浅析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
承担大型、超大型工程及技术复杂的工程上产生的不利影响,削弱了企业的对外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而实际上,利润最为丰厚的项目,往往集中在高技术工程领域。所以,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显得格外重要。筑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坚持经济效益的原则、技术积累的原则。企业应有意识地进行长期的技术积累,逐步积蓄力量,战略模式的选择应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企业的经济基础。正如Patel和Pavitt(1997)2等学者所提出的那样,“高专利份额、高现实技术优势以及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3.3 市场开拓能力
与一般行业不同,建筑业是先销售再生产,而非先生产再销售。在这样的买方市场中,建筑企业的顾客往往处于强势地位,有较大的选择余地。目前建筑业竞争激烈,整个行业基本处于僧多粥少的境况,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建筑企业需要有很强的市场信息捕获和处理能力。根据Hamel(1994)3的观点,“核心竞争力是市场进入能力,洞察预见能力。”Mayer,Utterback(1993)也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能力。”建筑企业最好能提前预见拟建项目的可能性,根据拟建项目的具体情况,研究出针对性的施工工艺和方案,作为竞争的重要筹码。 2.3.4 项目管理能力
由于建筑行业区别于制造等行业的特性,在建筑工程中实施的是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便是合理地配置资源来实现安全、成本、工期、质量这四大控制目标。项目的一次性、动态性特点,使得项目管理相对于企业管理更加复杂,同时管理产出的效益也更大。因此,在管理人员和企业文化既定的条件下,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项目管理的效果。这里我们再次引用Faulknel & Bowan4的理论,把制度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结构维度,把管理制度作为管理能力的核心因素。目前,从广义的项目管理能力上来分析,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九大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 2.3.5、资源管理能力
当今大多数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现实是: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才流失问题较严重,而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发展要求也不相适应。总的来说,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较低,尤其是各种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
7
浅析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
人才更是缺乏。
根据Prahalad和Hamel的观点,组织中积累性的学识,特别是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组合多种学识流派的学问,正是从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和技能当中体现出来的。面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建筑企业急切需要有一支高层次、高质量,包括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队伍,这样才能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更好的配置和管理,才能使企业不断焕发生命力。同样,在Leonard-Barton(1992)的观点中也提到,使公司区别于其它公司并对公司提供竞争优势的一种知识群,以及企业由于以往的投资和学习行为所累积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同样体现在培养和使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上面。只有通过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和建立企业人才资源储备库,对企业资源实施有效整合和合理运作,尽快改进现有的不足,才能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源管理支持,促进建筑业全面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8
浅析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
3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
3.1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竞争力评价的基础工作。只有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才能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因此,在设置建筑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一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它是对客观实际的抽象描述。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越清楚、越简练、越符合实际,其科学性也就越强。各个指标的概念不仅要科学、准确,还要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
二、系统性原则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不是一个两个,不但有内部因素,还有企业的外部因素等。因此,在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客观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时,系统性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坚持系统性原则才能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
三、可行性原则
设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要注意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即评价指标的数据要容易获得,计算方法明确和容易操作等。同时,要注意各项指标之间不要发现重叠现象,否则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3.2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从本质上说竞争力主要由市场竞争力和资源竞争力组成,它们是竞争力的驱动性因素。由于企业外部显性的竞争力从某种意义讲是企业内部能力的延伸而获得,因此在评价企业的竞争力大小时应该重点考虑企业的内在能力的强弱。但是,无论是外部的竞争力还是内部的竞争力,最后都是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面临的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应该加入行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系统指标的建立中,特别是在非市场化或者是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国家评价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这种环境因素也是企业竞争力评价建模应该考虑的因素,这一因素可以作为不同环境中企业竞争力比较的调整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从一个企业的外部向内部、一层一层深入的思路,从企业的市场表现开始,通过全面评估其营运能力和经营安全能力,进一步查看其在信息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建筑质量优良率综合分析其核心竞争力,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貌。
9
浅析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
3.3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于核心竞争力,国内有多重不同的定义,一般都板包含增长、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根据Lall(1999,pagel2),业活动中的竞争力是指发展可持续增长的相对效率。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是重中之重。一般是采用不同的参数变量来描述企业的竞争力大小。Lall(1999b,page']建议用5个参数来定义产业层次的竞争力:技术力量、人力源开发、固定资产投资、融资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Hatush和Skitmore(1997)提出了在资格预审阶段评价承包商竞争力的5个主要指标,包括融资能力、技术力量、管理能力、工程健康与安全以及声誉。一般情况下,任何企业都适用这些指标,但是,当外部环境不同的时候,这些指标就不一定能够充分适用,例如在前面说到的,中国的建筑业在很多方面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也会不相同。Hal和Shen(2000)在一个调查中也提出了项目业主在选择承包商时常考虑的8种因素。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具体项目环境上,如前面所讨论的,建筑业环境分3个层次,那么就需要一个合适的竞争力参数框架来整合这3个层次,考虑到这一整合,那么就要建立一个竞争力参数模型,这个模型由6个方面组成:社会影响力、技术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市场开拓与营销能力、融资与财务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 3.3.1 社会影响力
目前,社会的影响力指的是企业的资质等级和公开的声誉,由众多的因素组成,比如企业印象和市场占有率等,这些因素又可以分解为一下具体项目:①资质等级:②市场活动范围及占有率。全球化被认为是公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承包商,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承包商,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已在增加其在海外的业务了。Crosthwaite(1998)的调查显示大型的英国建筑公司为了增加其长远的利益和保持股东收益,已在逐渐扩大其海外的业务[121。③声誉和印象,声誉和印象是对建筑企业正在从事的项目的成功经验的反映。 3.3.2 技术能力
技术是获得竞争力和项目成功的推动力,技术资源的水平可由以下几个方面反映:设计力量、拥有的技术力量、技术研发能力和信息技术。特别提出,信息技术(IT)已被广泛认为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工具。Drucker(1988)和Nonaka(1991)提出在不远的将来结构化的知识和信息将成为知识社会生存的关键因素。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