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必背知识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21:12: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背景:两年徘徊时期,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二)内容:

1.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政治: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路线,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4.组织: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三)意义: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2.开始:(时间、地点)1978年、安徽和四川 3.内容:

(1)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含义: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获得了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

作用: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人民公社体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对比:

经济体制 人民公社体制 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营管理制度 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统一(集体经平均分配 营) 自主分散(个体经营) 按劳分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2)管理体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4.意义:提高积极性,解放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改革。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1)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2)农村改革的促进。

2.开始时间:1984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4.内容

(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2)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背景: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二)过程:

1.理论提出: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2.确立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理论完善: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基本建立: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三)意义:

1.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2.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变化,温饱问题解决。 3.总体已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必背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63f25aof23xy6q955p40ne2d1fovz0148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