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需要CuSO4?5H2O晶体12.5g D.需要CuSO4固体7.7g (3)称量.所用砝码生锈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 .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 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 . (6)定容,摇匀.
(7)将配好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指定的试剂瓶,贴好标签,注明配制的时间、溶液名称及浓度.
(8)在配制过程中,某学生观察定容时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 液的浓度会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考点训练】溶液的配制-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用固体NaOH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B. 样品中含有少量Na2O杂质 C. 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
D. 定容时仰视视容量瓶刻度线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由c=可得,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在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解答: 解:A.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样品中含有少量Na2O杂质,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
C.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并不影响溶液的体积,不会对实验造成影响,故C错误;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的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方法及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1
2.实验中需用2.0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分别为( )
A. 950 mL;201.4 g B. 1 000 mL;212.0 g C. 100 mL;21.2 g D. 500 mL;100.7 g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于容量瓶没有950mL规格,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根据m=cVM进行计算. 解答: 解:容量瓶没有950mL规格,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m(Na2CO3)=cVM=1L×2mol/L×106g/mol=212g,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计算溶质的质量时体积以所选容量瓶的规格决定.
3.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②PH试纸的使用 ③过滤 ④蒸发. A. 试管 B. 胶头滴管 C. 玻璃棒 D. 漏斗
考点: 溶液的配制;试纸的使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分析: 根据各实验操作所需仪器,即可找出均需要的仪器.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转移液体是用玻璃棒引流; ②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用玻璃棒蘸取溶液; ③过滤用玻璃棒引流;
④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解答: 解: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仪器有: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以及容量瓶等,转移液体是用玻璃棒引流;
②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表面皿或玻璃片等仪器,用玻璃棒蘸取溶液; ③过滤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玻璃棒引流;
④蒸发用到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等仪器,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受热不均造成液体飞溅. 以上操作都用到了玻璃棒.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所需要的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4.欲使1L 0.5mol/L的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加入20g固体NaOH,搅拌、溶解 B. 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2L
C. 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0.1L,再稀释至1.5L D. 加入1L 1.5mol/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
考点: 溶液的配制.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