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银川一中2017级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一、选择题
1.在对先秦时期古城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当时已有专门的排水系统。如二里头木结构排水暗沟、偃师商城石砌排水暗沟、安阳殷墟陶土排水管道、周原卵石排水暗沟等。这说明
A. 先秦时期各地存在密切联系 C. 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很先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先秦时期的古城就已有专门的排水系统。这说明先秦时期的居民非常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排水,即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故D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先秦时期各地存在密切联系,故A错误;材料信息和农业灌溉无关,故B错误;没有对比的信息,不能得出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很先进,故C错误。
2.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A. 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 C. 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 【答案】B 【解析】
【详解】察举征辟制由地方官员举荐,而九品中正制中的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中央集权,故B正确;察举制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故A错误;“彻底解决了”说法绝对,故C错误;九品中正制适应了地主豪强势力发展,故D说法错误。
3.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 B. 先秦时期农业灌溉技术发达 D. 先民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
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 A. 小农经济具有灵活性和张力 C. 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农民从商,同时兼营农业,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灵活性和张力,故A正确;允许农民兼业与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没有关系,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得到普遍认同,排除C;材料反映的主旨不是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排除D。
4.徽班初入京时,唱白纯用方言乡语,仅五十一多年,许多艺人“念字口音皆北京化了。”他们还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三十六本连台轴子“三国戏”,广受欢迎。这些都促成了京剧的形成。这表明京剧形成过程中( ) A. 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C. 融合了其他剧种特长 【答案】D 【解析】
B. 实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D.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B. 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 D. 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
【详解】根据“念字口音皆北京化了”、“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三十六本连台轴子‘三国戏’”可知徽班在发展的过程中适应了当地居民百姓的兴趣和需要,促成了京剧的形成,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反映的是徽班满足了百姓的需要,而非统治阶级,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反应京剧的社会教化功能,排除B项;京剧的形成是迎合了百姓的需要,没有体现融合其他剧种的内容,排除C项。
5.五四运动后,“劳工神圣”“与劳工为伍”逐渐成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发自内心的呼唤,他们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到工人群众中去。这一行动 A.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B. 极大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C. 使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得到提升 D.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答案】A 【解析】
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