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两井中间留30m~40m煤柱。为了掘进通风方便和沟通两井筒间的联系,每隔一段距离开掘联络巷8将两井筒贯通。井筒掘到第一阶段下部时,开掘第一阶段下部车场。从下部车场向井筒两侧开掘第一阶段运输平巷4和副巷5。为了掘进方便,4、5之间每隔一定距离掘联络巷沟通。4、5之间阶段煤柱根据有关规定留设。与此同时,在第一阶段上部开甩车场向井筒两侧开掘第一阶段回风巷6。在井田沿走向边界处沿倾斜方向掘开切眼7将5、6沟通,并在开切眼内布置采煤工作面开采。 图4—1 片盘斜井开拓
1—主井;2—副井;3—片盘车场;4--阶段运输平巷;5—辅巷;6—阶段回风平巷; 7--采煤工作面;8—联络眼
该矿工作面由井田边界向井筒方向推进,属于阶段内后退式开采。工作面推至斜井井筒保护煤柱线时停止开采。井筒两侧保护煤柱宽度一般为30~40m。 2.矿井生产系统
工作面7采出的煤,由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送至阶段运输副巷5,并经联络巷运至阶段运输巷4装入矿车。矿车由电机车牵引至第一阶段下部车场3并由主斜井1提至地面。 生产所需材料、设备和人员一般由主斜井1下放到阶段上部车场,由阶段回风平巷6送到工作面上口,然后供工作面使用。副斜井只有在矿井产量大,辅助提升任务重时才作辅助提升。 新鲜风流由主斜井进入,经阶段下部车场3、运输平巷4、联络巷8、阶段副巷5进入工作面7。冲洗工作面后的乏风,经阶段回风平巷6、回风斜巷9汇集到副斜井排出地面。为了避免生产中新鲜风流和乏风掺混及风流短路,通常要在主要进风巷和回风巷交岔处设置风桥、风门等通风构筑物。
为保证矿井生产正常接替,在开采第一阶段时,及时向下延深井筒对第二阶段进行开拓并按同样方法布置巷道。生产转入第二阶段后,第一阶段的阶段运输平巷作为第二阶段的回风平巷。以后每阶段依次类推,直到开采到井田深部边界。
片盘斜井开拓,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简单,井巷施工技术也不复杂,而且初期工程量小,出煤快。缺点是不能多阶段同时生产,同采工作面最多为两个,矿井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另外,延深工作频繁,生产和掘进之间相互影响较大。工作面整阶段连续推进,对地质条件变化适应性差。但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工作面单产水平也会大大增加。因此,一些埋藏条件好、地质构造简单的大中型矿井也可采用片盘斜井开拓。但就现有生产经验,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时,井田走向长不宜大于1.5km。井田倾斜长度,一级提升时,不宜大于800m,两级提升时,不宜大于1.5km,并且尽可能采用一级提升。 二、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
这种开拓方式由斜井进入煤体,由一个开采水平开采整个井田。井田可划分为一个阶段,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沿走向划分为采区。
图4—2为一典型的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方式。井田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六个采区。开采水平在上、下两阶段分界面。上山阶段每个采区沿倾斜划分为五个区段,下山阶段式分为四个区段。矿井可采煤层为一层中厚煤层,煤层倾角较小。 1.矿井开拓程序
在井田沿走向中部,由地面开掘一对岩层反斜井,主斜井1和副斜井2。主斜井1安装胶带输送机提升煤炭、副斜井2安装绞车作辅助提升。斜井井筒掘到开采水平时,在开采水平布置井底车场和硐室,然后向两侧掘进水平运输大巷4和副巷5。水平运输大巷和副巷掘至采区中部位置后,在采区下部布置采区下部车场并开掘采区运输上山6和轨道上山7,当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时,在主副井斜井施工同时,在井田浅部沿走向中央开凿回风井12至上山阶段上部车场、区段运输平巷和回风平巷,并掘进开切眼布置工作面回采。
2.矿井生产系统
工作面出煤。经区段运输平巷8、采区运输上山6至采区下部煤仓。煤炭装入矿车后由机车引经水平运输大巷4至井底煤仓,并由井底煤仓装入斜井皮带提至地面。
材料、设备由副斜井下放至井底车场,由电机车牵引经水平运输大巷至采区下部车场。然后由采区轨道上山经采区中(上)部车场送至区段回风平巷进而到采煤工作面。
图4—2 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阶段运输平巷; 5—阶段辅巷;6—采区运输上山; 7--采区轨道上山;8、15—区段运输平巷;9、16—区段回风平巷;10、17—采煤工作面; 11--阶段回风平巷;12--回风井;13—采区运输下山;14—采区轨道下山;18—专用回风上山;
19—采区煤仓;20—井底煤仓;21—行人进风上山;22—回风联络巷
新鲜风流由主、副斜井经井底车场、水平运输大巷、采区下部车场、运输上山和区段运输巷至工作面。冲洗工作面后的乏风,经区段回风平巷、水平回风大巷由边界风井排至地面。
阶段内采用前进式开采顺序:首先开采井筒附近的采区,随后逐采区向井田两侧边界推进。在一个采区结束以前,应准备好下一个采区,做到采区顺利接替。第二阶段为下山开采。由水平运输大巷在采区中部位置布置采区上部车场并沿煤层向下做采区下山13和14。然后在采区内掘区段平巷,然后通过采区内侧区段平巷构成工作面回采。 下山采区工作面出煤向下运至区段运输平巷,然后通过采区运输下山13向上运至采区
煤仓,装车后由水平运输大巷运至井底车场由主斜井提至地面。下山采区所需材料、设备经采区上部车场,由轨道下山下放并经采区中部车场、区段回风平巷送到工作面。新鲜风流经采区上部车场、采区轨道下山、区段运输平巷进入工作面。乏风经区段回风平巷、采区运输下山、水平副巷、上山阶段保留的回风上山进入水平回风大巷。然后经边界风井排出。 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开采水平少,减少了初期工程量和投资;阶段分采区布置,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可多采区同时生产、多工作面同时生产,生产能力大。此外,由于只有一个开采水平,不存在水平接替问题,矿井生产稳定。因此,在开采缓倾斜煤层(倾角小于16°),沼气含量低,涌水量小时,如果井田倾斜长度满足要求,应优先考虑采用此种开拓方式。
2.3 斜井形式的选择
斜井形式主要是指其井筒倾角和在地下的空间布置。斜井倾角主要依据其装备的提升设备确定。根据经验,一般应符合下列范围: 串车提升 α≯25° 箕斗提升,α=20°~35° 无极绳提升 α≯10° 胶带输送机提升α≯17°
斜井采用串车和箕斗提升时,其提升能力受井筒斜长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胶带输送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斜井提升能力大大加强,其应用更加广泛。斜井在地下的空间布置形式主要受煤层赋存条件、地面地形和提升方式影响。
煤层斜井 斜井沿煤层开掘,施工容易、速度快、投资少。但当煤层较厚、煤层松软、构造复杂及煤层有自燃倾向时,不宜沿煤层布置。此外,沿层斜井需要留设井筒保护煤柱,资源浪费大。
底板斜井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将井筒布置在煤层底板中。但当煤层倾角小于井筒倾角时,水平石门工程量太大。优点是井筒易维护,不需保护煤柱。
穿层斜井 当煤层倾角小于井筒倾角时,为了减少水平石门工程量或免受地面因素影响,斜井可穿越煤层布置。
除此之外,还有反斜井、沿煤层伪斜井和折返式斜井等。
第三章 立井开拓方式的介绍
3.1 立井开拓方式的分类
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
一、井田开拓方式分类
井田开拓方式种类很多,一般可按下列特征分类。: (一)按井筒(硐)形式
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二)按开采水平数目
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1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个及2个以上开采水平)。 (三)按开采准备方式
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1)上山式开采 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2)上下山式开采 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3)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 上述方式的结合应用。 (四)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
(1)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
(2)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3)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
因此,立井开拓方式可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及上、下山相结合的方式。
3.2 立井开拓方式方法
一、立井单水平分带式开拓
这种开拓方式如图4—3所示,井田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内采用分带式布置。 1.矿井开拓程序
在井田中央从地面开凿主井1和副井2,当掘至开采水平标高后,开掘井底车场3、主要运输大巷4、回风石门5、回风大巷6,当阶段运输大巷向两翼开掘一定距离后,即可由大巷掘行人进风斜巷12、运料斜巷11进人煤层,并沿煤层掘分带运输巷7、煤仓10、分带回风巷8。最后沿煤层走向掘进开切眼即可进行回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