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专题报告-肖子豪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0:21: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硒、有机锌和益生菌的三重功效,能调节肠道菌群,拮抗病原微生物,增进食欲,有利于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降低血脂,延缓衰老,是一种安全、无残留、效价高的新型保健食品和添加剂[15]。 3. 富硒益生菌的开发前景

富硒益生菌作为潜在的多功能饲料添加剂,既可以平衡动物体内的肠道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还可以为动物补充硒,使其成为人类补充有机硒的来源。富硒益生菌在乳制品发酵方面同样具有竞争力,利用富硒益生菌发酵产生的乳制品具有额外的补充硒的功效,使产品更具竞争力。在保健品行业中,富硒益生菌集益生菌和硒的保健功能与一体,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保健产品保健作用更强,而且富硒益生菌含有的有机硒更利于人体吸收,也更加安全。

另一方面,富硒益生菌的发展目前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与普通的益生菌和无机硒相比,富硒益生菌在生产成本上比较高;在畜牧业养殖中使用的富硒益生菌,其固有的微生物菌落不稳定,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富硒益生菌在机体内的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我国目前关于益生菌产品的相关技术指标、标准尚不完善,不利于富硒益生菌产品的推广。

迄今为止,由于益生菌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与功效,它已在食品、医学、饲料和水产家禽养殖等领域广为运用,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赵其国院士领衔的中国科学院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在《中国至

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一书中指出富硒功能农业作为功能农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将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富硒产业将在我国得到蓬勃的发展。而富硒益生菌兼有有机硒和益生菌的双重作用,能够同时发挥两者的优势,也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 材料与方法

菌种: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 培养基:

MRS培养基 :蛋白胨10 g、葡萄糖2O g、酵母膏5 g、柠檬酸二铵0.5g、MgSO4 〃7H2O 0.58 g、牛肉膏10 g、K2HPO 2 g、吐温一80 1 ml、蒸馏水1 000 ml。 TPY培养基:

富硒培养基培养与收集 1. 实验步骤:

1配制益生菌培养用培养基

双歧杆菌采用TPY培养基,嗜酸乳杆菌采用MRS培养基。按照培养基配方,配臵适量的液体培养基,分装后与硒溶液、实验用器具等一起灭菌待用。 2接种

将上述灭菌后的实验试剂、器具等放入超净工作台进行紫外灭菌15-20 min,然后按照实验设计的硒浓度,加入硒溶液,然后倒平板,

做好标记。待平板内培养基凝固后,进行接种,然后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3硒驯化

待培养基中的益生菌生长好后,按照实验设计的硒浓度梯次对益生菌进行硒驯化,将低硒浓度培养的益生菌转入高硒浓度的培养基中,并依次进行梯度驯化实验。

先配制亚硒酸钠(Na2SeO3)母液20mg/L,通过分别稀释到MRS培养基浓度为200ppb,400ppb,1ppm,5ppm和TPY培养10ppm,11ppm,12ppm,13ppm 分组: 嗜酸乳杆菌 名称 数量 双歧杆菌 名称 数量

分别做不加硒对照,37℃的条件下做48h培养,1. 进行梯次浓度的富硒液体培养实验

达到培养时间后,将低硒浓度下培养得到的菌液按照5%的接种量,

ck 2 10ppm 2 11ppm 2 12ppm 2 13ppm 2 ck 2 200ppb 2 400ppb 2 1ppm 2 5ppm 2 转接入高浓度的含硒培养基中继续进行富硒培养。同时,收集低硒浓度培养下得到的菌体,进行菌体的总硒、硒形态和生物量的指标测定。取培养液于4 800 r/rain离心机常温离心15 min,收集样品,用去离子水洗涤除去游离的亚硒酸钠,烘干备用。[16] 取嗜酸乳杆菌培养液

取之前烘干得到的菌体,加入10 ml丫便酸(HNO3:HCIO4 一4:1),进行细胞破裂,消化至无色透明,参照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的方法,测定细胞中硒含量。

2. 硒含量测定方法(AF-2200双道顺序注射原子荧光光谱仪)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来确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1)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经过约10-8s,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原子荧光分为共振荧光、直跃荧光、阶跃荧光等。

2) 发射的荧光强度和原子化器中单位体积该元素基态原子数成正比,式中:I f为荧光强度;φ为荧光量子效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发射荧光光子数与吸收激发光光子数的比值,一般小于1;Io为激发光强度;A为荧光照射在检测器上的有效面积;L为吸收光程长度;ε为峰值摩尔吸光系数;N为单位体积内的基态原子数。 3) 原子荧光发射中,由于部分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能量,使荧光强度减少甚至消失,该现象称为荧光猝灭

搜索更多关于: 专题报告-肖子豪 的文档
专题报告-肖子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6elc3jpru5ap1d1l9gy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