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
一、基础知识
1.【题目】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官邸(dǐ) 花翎(línɡ) 歼灭(qiān) 砰然(pēnɡ) ....B.勋绶(shòu) 怯场(qiè) 怜悯(mǐn) 袒露(tǎn) ....C.纤细(xiān) 谄媚(chǎn) 迸流(bìnɡ) 妥帖(tiē) ....D.肖像(xiāo) 耽搁(dān) 战栗(zhàn) 要点(yào) ....【答案】B
【解析】A项“歼”应读jiān;C项“迸”应读bènɡ;D项“肖”应读xiào。 【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2.【题目】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绸缎 胸襟 蔷薇 服装 B.短裙 梳妆 伯爵 搽粉 C.轻盈 清晰 司仪 保姆 D.漩转 惊惶 明朗 陶醉 【答案】D
【解析】D项“漩”应为“旋”。
【考点】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3.【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这些事情面前,是宽宏大量,与人为善,还是小肚鸡肠,与人为恶,不仅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修养高低的表现,而且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B.大文豪托尔斯泰,50岁时已著作等身,誉满全球,正是衣食无忧、颐养天年之时,....却良心内省,灵魂“复活”,散尽千金,分施田地。
C.有人说,傅斯年与胡适一样,是位“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复杂人物。而傅斯年也姑妄言之:“谁都没有资格骂胡适之,只有我可以骂,只有我才有资格骂。” ....
D.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3日凌晨在茫茫太空紧紧“相拥”,中国航天人成功叩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为之侧目,赞....
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答案】D
【解析】D项,“为之侧目”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不符合语境。 【考点】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4.【题目】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B.整个场景中,娜塔莎自己的服装一直没有弄好,却忙这忙那竭力打扮她的妈妈和表妹索尼亚。小说多视角再现了急于参加舞会的娜塔莎焦灼不安,甚至激动兴奋的心态。
C.这个要人的有名的府邸里闪耀着无数的灯火。在铺着红布的、灯火辉煌的大门口站着警察和宪兵,而且还有警察局长和几十个警官。
D.列夫·托尔斯泰这个名字对中国读者是不陌生的,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最崇高”后加上“的作家”;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激动兴奋,甚至焦灼不安的心态”;D项主客颠倒,应改为“列夫·托尔斯泰这个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不陌生的”。
【考点】5、辨析并修改病句 【难度】中档题 【题型】单选题
5.【题目】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遵循道德规范:行医要讲医德,经商要讲商德,从政要讲政德。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B.从“梨花体”“羊羔体”,到博客诗歌、微诗歌、“废话体”??等,网络诗歌以狂欢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挑战着人们诗歌阅读的底线。
C.“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中国将逐步进入老龄社会。
D.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谁来种地、靠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问题令人担忧。
【答案】D
【解析】A.句号应放在下引号后面;B.省略号和“等”重复;C.高龄化和空巢化之间应用顿号。
【考点】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6.【题目】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 。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 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 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
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 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A.⑤①③②④ B.⑤①④③② C.④⑤③①② D.④①③⑤② 【答案】D
【解析】与首句时间状语衔接最紧密,与“每当”句式相吻合的是④,与“山脚下”的“烟幕”在句式上并列,内容上相吻合的是①“炊烟”,再写“缭绕”③,后写 “香昧”⑤,再写“弥漫”②。顺序是由视觉到嗅觉。
【考点】9.2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完7~9题。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鱼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
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想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五个孩子了,闹着玩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嗳,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吗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啊,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嗨,真倒霉!告诉你说,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上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天气真够呛,可有什么办法呢!”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