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制备乙酸乙酯
4.香草醛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食用香料,可通过如下方法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Ⅰ的分子式为C7H7O2 B.CHCl3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物质Ⅰ、Ⅲ(香草醛)互为同系物 D.香草醛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5.如图是某另类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阴离子的半径大小:X>Y>Z B.单质的氧化性:X>Y>Z C.Y的氢化物只有一种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6.氨硼烷(NH3·BH3)电池可在常温下工作,装置如图所示。未加入氨硼烷之前,两极室质量相等,电池反应为NH3·BH3+3H2O2==NH4BO2+4H2O 。已知H2O2足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B.电池工作时,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负极移动 C.电池工作时,正、负极分别放出H2和NH3
D.工作足够长时间后,若左右两极室质量差为1.9 g,则电路中转移0.6 mol电子
7.已知H2A为二元弱酸。室温时,配制一组c(H2A)+c(HA-) +c(A2-)=0. 100mol·L-1的H2A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pH=2 的溶液中:c(H2A)+c(A2-)>c(HA- ) B.E点溶液中:c(Na+)-c(HA-)< 0. 100 mol ? L-1
C.c(Na+)= 0.100 mol·L-1的溶液中:c(H+) + c(H2A)=c(OH-)+c(A2-) D.pH=7的溶液中:c(Na+)>2c(A2- ) 二、推断题 8.EPR橡胶(成路线如下:
)和PC塑料(
)的合
(1)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 A.反应Ⅲ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3OH在合成PC塑料的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
C.1 mol E与足量金属 Na 反应,最多可生成22.4 L H2 D.反应Ⅱ为取代反应
(4)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5)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6)写出满足下列条件F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________。 ①含有羟基,
②不能使三氯化铁溶液显色,
③核磁共振氢谱为五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2:1;
(7)已知:,以D和乙酸为起始原料合成无机试剂任
选,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反应试剂和条件)_______。 三、工业流程
9.金属锰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科研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Ⅰ.溶液中的Mn可被酸性(NH4)2S2O8溶液氧化为 MnO4,该方法可用于检验Mn。 (1)用酸性(NH4)2S2O8溶液检验Mn时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NH4)2S2O8可视为由两分子硫酸缩合所得,则H2S2O8的结构式为 ________。
Ⅱ.实验室用含锰废料(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少量Al2O3、MgO、SiO2)为原料制备Mn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2+
2+
-2+
难溶物 溶度积常Fe(OH)3 Al(OH)3 Mg(OH)2 Mn(OH)2 4.0×10 1.0×10 1.8×10 1.8×10 数 (4)“酸浸”时,MnO2将Fe氧化为Fe,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过程中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分别如下图所示。
3+
-38-33-11-13
则适宜的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酸浸”后所得滤液中c(Mn)=0.18mol?L,则应“调pH”的范围为_________。
(6)“煅烧”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还原”时发生的置换反应在化学上又叫作__________。 四、综合题
10.“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为减小和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 (1)已知:①CO(g)+H2O(g)②C(s)+2H2(g)
H2(g)+CO2(g) ΔH=-41 kJ·mol-1
2+
-1
CH4(g) ΔH=-73 kJ·mol-1
③2CO(g) C(s)+CO2(g) ΔH=-171 kJ·mol-1
写出CO2与H2反应生成CH4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
(2)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该反应原理,在容积为2 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25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O2、CH3OH(g)和H2O(g)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 ②下列措施一定不能使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 A 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 B 在原容器中再充入1 mol H2 C 在原容器中充入1 mol氦气 D 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E 缩小容器的容积 F 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
(3)煤化工通常研究不同条件下CO转化率以解决实际问题。已知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反应:CO(g)+H2O(g)
H2(g)+CO2(g)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p(H2O)/p(CO)及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②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该反应的Kp=_____(填表达式,不必代数计算);如果提高p(H2O)/p(CO),则Kp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使用铁镁催化剂的实际工业流程中,一般采用400 ℃左右、p(H2O)/p(CO)=3~5,采用此条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4)科学家用氮化镓材料与铜组装成如图所示的人工光合系统,利用该装置实现了用CO2和H2O合成CH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