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认识钟表 说课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7 22:09: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认识钟表》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P84页)《认识钟表》 2、教材和学情分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一门重要而运用广泛的学科。本课《认识钟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 《认识钟表》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步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钟表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计时工具,由于以往的认知都是孩子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作的感性认知,因此,对他们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特别是在如何指示时间方面,更是一无所知。此外,生活中,我们对时间和时刻两个概念不详加区分,致使学生在掌握这两个概念时,更为困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感知钟表如何指示时间,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认读整时,为学习半时、几时几分作准备。本课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因此,让学生感知钟表如何指示时间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3、确立教学目标

从认知水平来看,一年级学生观察的细致性,顺序性水平较低,注意的分配能力也较差,因此,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忽视细节。(如钟面刻度,指针运动方向等细节的忽略)。注意到刻度时,又有可能不注意区分指针,顾此失彼。此外,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起步阶段。思维和具体实物,具体操作相联结。脱离了具体实物和具体操作将导致学生不会思考,因此,最根本的途径是遵循学习内容的逻辑性,引导学生把认识建立在一系列的观察操作之上。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三维目标,特别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另外,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教材的编排也呈现循环上升的特点。作为一年级且第一次学习钟表,我们主要认识指针和刻度,初步会看整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过渡到认识几时几分。另外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要求也不宜过高。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方面: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和刻度,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能力方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合作交流及比较中,发展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方面:结合教学内容,感受时间的宝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探究氛围中,增进同学间友情,激发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钟表,关键是对钟表结构的认识和各部分指示功能的认识。由于以往的认识是忽浅和不系统的,这必将导致学生对钟表的结构和指示功能的认识是模糊的,本节课就是要帮助学生重建钟表的结构和各部分的指示功能。只有建立清晰的表象后,才能应用指针和刻度,认读所表示的时刻,达到应用钟表为生活服务的目标。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认识钟表的结构和指示功能。难点是在了解指针的基础上正确读出所表示的时刻。 二、 说教法、学法

1、低年级儿童,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只有10~15分钟,能否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学习数学。因此,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以听钟表声音、

猜谁是神秘嘉宾、给妈妈留言、作息时间等情景来吸引和集中学生注意,设计生动、活泼的课件配以轻松、简明的讲解进行教学。 2、《新课标》指出,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钟表这一数学模型,支持思考。教学中我采用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方式。玩游戏、听声音、数刻度、拔时针、写时间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全面加深对知识的感受性。

3、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教学应以发现式学习为主,应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发现知识,训练能力,感受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采用实践探究学习。以内容的逻辑性为依据,精心设计问题,围绕问题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以小组交流,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习能力。

4、低年级几童,注意的指向性较差,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偏离。此外,思维的特点将导致对复杂的原理不能正确理解。《课标》指出,信息的呈现应单一、直观。因此,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再现生活的场景,利用多媒体单独演示时针、单独演示分针以提高注意的指向性。利用多媒体突破指针的起点问题,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三、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一开课,我用课件播放钟表的行走声及报时。“现在时刻7时30分”(板书:7时30分)并提问“这是什么声音?投影出示各式钟表,让学生猜一猜刚才的神秘嘉宾是谁?谁在报时?你判断的正确吗?别急,学完这节课,你就清楚了。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钟表都有什么?从而很轻松的引入钟表结构的认识。

设计理念:认知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新奇的情景便于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带着疑问学习,效果好。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留几个小游戏,在玩中学和巩固知识。 (二)认识钟面结构 有了刚才一句简单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除了数字钟面上还有什么?)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钟面结构的认识

静态认识:出示一个钟面,提问:钟面上都有些什么?你怎样分清时针和分针?时针是用来做什么的,分针呢?钟面上的刻度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出示尺子和钟面刻度) 向学生质疑:尺子和钟面都有刻度,尺子的刻度0表示开始,那钟面上有开始的地方吗?(演示:把12格的线段卷成一个圆环,12这个刻度把0刻度给遮盖了,告诉学生,钟面上的12这个刻度是时针、分针开始行走及计数的地方。)

动态认识:在静态认识的基础上,出示时针、分针行走的动画,并提问:它们都往哪个方向走,谁走得快?单独演示时针,告诉学生,从12走到1走了一大格,表示一小时,就是1时,走到2,走了两大格,就是2时。单独演示分针,告诉学生,从12起走一小格,表示一分钟,就是过1分,走2小格,就是过2分。从时针上,我们读取现在是几时,从分针上,读取过几分的信息。

设计理念:认知心理学表明,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发现学习并非是无秩序的让学生自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精心调控引导,让学生落入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系列中,从而更快的认识钟表的各部分及功能,并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对指针的起点问题,经尺子和钟面刻度的对比,从而实现了知识间、学科间的整合。 (三)认识整时(以8时整为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钟表的指示功能认识清楚了,剩下的只是让学生去尝试,去验证。先是动手制作成钟面,然后动手拨一拨时间,对时针和分针充分了解,知道整时的表示方法。 设计理念: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心向,又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概念,且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就具备了独立学习的可能。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出同化新知识的条件,通过学生有限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在认识整时时,

由于有了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自己发现方法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同学间去交流。准确把握扶与放的“度”。 (四)巩固练习 游戏:

1、 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整时)

2、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接近整时,刚过整时) 3、选词填空:

(1)下午,我们4 放学。(时、小时) (2)星期天,兴趣小组活动了4 (时、小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练习要生动、多样有层次性、有趣味性、难宜适中。练习中,通过游戏“作息时间”让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作息时间的重要性,并与自己的作息时间相比较,从而改正自己不珍惜时间的缺点。此外,有意识的设计了时刻、时间概念的比较,便于加深印象。整个练习活动充满童趣,为学生所喜爱。

(五)整课小结: 让学生说说:你参加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进而,引导复习时针、分针,表示时间的方法等知识。

设计理念:课堂小结没有直接问学生学会了什么,而是问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回忆检索有趣的活动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搜索更多关于: 认识钟表 说课稿 的文档
认识钟表 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6obv0k1m977xpo5846y5ap1c1kzfj00qg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