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必修1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观看线粒体的动画,能够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科素养
1.基础知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2.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图解与表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表达的能力);
3.基本思想(通过细胞呼吸的学习,体会生命活动的有序性,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4.基本活动经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求同存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这些生物化学反应,正确运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存在)。 二、教材分析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内容。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最后是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在教材构成上,除以文字描述为主外,还有一图一表,图表都简明扼要阐明了教材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本节课与第三章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的跨膜运输和本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四节的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
.
精品文档
a.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b.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环节一: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 情景导入:细胞呼吸和呼吸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呼吸运动和细胞呼吸的区别? 呼吸运动是现象,细胞呼吸是本质。 2.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还能进行呼吸作用吗? 细胞内有无氧呼吸,故无氧条件下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导入课题和学习目标。 环节二:新课讲授 细胞呼吸的概念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讲解细胞呼吸概念。 由于细胞呼吸是在细胞内进行,也叫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说出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思考。 初步了解细胞呼吸概念。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和学 习目标。 .
精品文档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提示:打开素材实验动画: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 方式) 倾听、记忆。 以生活事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一)酵母菌简介:展示面粉发酵、酿葡萄酒等 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简介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 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 以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属于兼性厌氧菌。 (二)探究过程 根据教材提供的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完成学案。 1.提出问题: 酵母菌产生酒精是在有氧条件还是无氧条件下?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是否都能产生CO2? 产生的CO2是否一样多? 2.作出假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针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在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讨论、回答、3.设计实验: (1)实验思路: 完善书中实验方案。 分别给酵母菌提供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一段时间 后检测其产物。 对比实验 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 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均为实验组(或互为实验 组和对照组),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 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 (2)实验原理: .
精品文档
①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 ②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如何比较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 ③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3)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5)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展示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如何改进实验。 ①如何确定有氧装置外界空气的二氧化碳已经被10%的NaOH溶液吸收干净? 在10%的NaOH溶液锥形瓶和酵母菌培养液锥形瓶之间再加一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锥形瓶,用来检测通入酵母菌培养液的外界空气是否还含有二氧化碳。 ②有人认为:实验装置中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是葡萄糖水溶液的纯化学反应,与酵母菌无关,你如何驳斥这种错误观点? 设置对照组:将有氧组和无氧组的酵母菌培养液改为加热杀死的酵母菌培养液,其他条件同。 细胞呼吸的方式 三、细胞呼吸的方式 讨论、回答。 进一步改良实验装置和设计对照实分析、回答。 验。 (提示:打开素材动画演示:有氧呼吸原理及过程) (一)有氧呼吸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