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的需要等。 52归纳法与演绎法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思维的进程不同:个别到一般与一般到个别 2.结论与前提所断定的范围不同:超出与不超出 3.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不同:或然与必然 4.对知识的作用不同:增长知识或保证知识的必然性 联系:
归纳推理的结论往往构成演绎推理的大前提; 演绎推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归纳推理的结论
53技术预测“失灵”的现实原因和对策分别是什么
现实原因:1客观情况不断变化,人的认识相对滞后;2突变、偶然、意料之
外的事件;3现实运动的复杂性,而预测总是试图简化客观情况。
对策:1预测的资料来源上:核实资料是否可靠,建立常用数据库;2预测的
方式应科学,如采用集体评定;3应改进预测技术,如懂技术的专家预测法
注意的问题:
1通过预测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2找出基本问题;3预测应具有可检验性;预测对象应具有稳定性。
四、论述题部分:
1. 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的功能;中国现代化建设
的现状
2.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在人类哲学认识史上有何意义人类自然观方面、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
科学技术观方面都有划时代变革
3. 试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两朵乌云。二、相对
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
4. 如何理解演化,演化的观点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1)演化是进退相依的统一 2)演化是
秩序之展开3)演化的周期性、无限性4)启示:认识社会的进化发展
5.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史的角度,说明生态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人与自然历经人对自然认识
极少、人对自然的极依赖的古代到人为自然立法的近代到自然遭受理性伤痛、批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倡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
6. 7.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科技的正负效应
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一致性我国应如何实施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代内
公平与代际公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建设中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生态文明保障科学发展观的实施(物质生产层面、社会制度层面和思想观念方面)
8.
性
科研选题应遵循哪些原则学习这些原则你有哪些体会原则: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
9. 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请联系实际谈一谈应如何理解这段话类
比方法的三点作用
10.
原则
你如何理解类比方法使用中的或然性和创造性类比方法的局限性及由此应注意的三点使用
11. 技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进步的动力基本原则:技术活动的效率原则,以最小的代价获
取最大的收益;动力:新目标与旧技术之间的矛盾、社会竞争与科学研究的推动、技术世界内部的相干性。
12. 什么是技术伦理当代技术发展带来了哪些突出的伦理问题如何消除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存带来的威
胁技术伦理,泛指人们在技术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伦理道德规范,道德关系,道德意识和
道德实践。突出问题:器官移植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工程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
13. 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一、积累经验,丰富知识。二、培养合理的联
想方法。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四、摆脱习惯性思维。五、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14. 结合实际,谈谈系统科学方法在现代是如何运用的。系统科学的使用原则、使用步骤及作用。
15请结合本课程中科研选题的知识,对某个典型科学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案。科研选题的原则和步骤。
1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正负效应
17“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提倡“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发展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嬗变、历史教训——坚持科学发展观。
17 “科学只是工具理性”的错误在哪里科学还有真理性品质,不能将科学真理的相对性绝对化,否则导致颓废主义,甚至宗教复归。
18请结合判决性实验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争来谈谈科学理论的复杂性。判决性实验。验证科学理论的四点注意事项。
19请先简要概括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涵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然观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机械论自然观
20以一则科学史上的故事为例,谈谈理论和观察的关系怎样怎样做到客观观察 观察总是受到某种理论污染的观察,但还是要尽量做到客观观察。 21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如何理解实践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作用
人对自然的依赖阶段、人对自然的控制阶段、人与自然关系恶化、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22工程师与科学家在品质素养与思维方式方面有何不同
品质素养: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等;思维方式:计算性思维与沉思性思维等。 22保持观察的客观性与通过理论指导观察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不存在中性观察,观察都渗透着理论。尽量做到观察的客观性。 23结合本专业谈谈你认为应如何学习自然辩证法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即得分。
24谈谈辩证法代替形而上学的历史必然性。历史的眼光,从古代到近代的科学思想历程;自然科学的影响
25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于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借鉴意义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科技的正面效应。
27如何理解爱因斯坦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否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路线
科学问题的定义、作用。
不违背。二者分别着眼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论的角度;分别致力于具体研究
的起点、根本归结点;分别阐释的是阶段性特征、一般性表征。二者实质上是统一的,科学问题既包含先前实践的认识的成果,又预示着进一步实践和认识的方向。科学研究始于科学问题并未否定认识论路线,只是将一般的认识论原则具体化于科学研究过程中了。
28谈谈你对我国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如何选择新的发展道路的看法。科技的正负效应;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材料题部分:
1.材料1 1959年,N·R·汉森在《发现的模式》一书中提出了“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指出观察渗透着理论预期,观察命题以更高层次的理论为背景。
材料2近代实验科学的开创者弗朗西斯·培根提出了着名的“四幻相”说,目的在于做到所谓真正的“中性观察”。 材料3列宁指出:“考察的客观性(不是先例,不是细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是由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所决定的。(《列宁全集38卷》)
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理论与观察的关系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地观察,“让事实说话”,以实现科学观察的目的呢
科学观察的作用;观察渗透着理论;尽量做到客观观察(科学家的素质、仪器的要求、观察要有可重复性、观察的正确理论指导、观察的典型性与全面性等)
2. 材料1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材料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路线是“认识以实践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 请回答:“科学研究从问题出发”跟“认识从实践出发”相互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二者分别着眼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论的角度;分别致力于具体研究的起点、根本归结点;分别阐释的是阶段性特征、一般性表征。二者实质上是统一的,科学问题既包含先前实践的认识的成果,又预示着进一步实践和认识的方向。科学研究始于科学问题并未否定认识论路线,只是将一般的认识论原则具体化于科学研究过程中了。
3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下述观点:“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 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近日,南极地区连续在冬季暴发反常暴风雨,导致大量新生小企鹅死亡。据估计,经此一难,南极企鹅数目将锐减两成。南极专家认为,这是气候变化给南极地区带来的又一灾难性影响。科学家相信,受灾最严重的阿德利企鹅数目将下降至80%,如果天气短期内不能转好,情况可能更严重,不到10年,这一物种或将从地球上消失。在过去50年里,南极大陆的平均温度上升了3摄氏度,达到摄氏度,冬季频发的暴风雪渐渐被更加冰冷刺骨的冻雨所代替。
请问:什么是生态危机建立生态自然观的必要性
“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乃至全球性关系失衡体现,传统发展观也负责,故应建立生态自然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