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整合提升模块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专题二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持续发展专题仿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1:33: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二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下图为我国某地

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B.风速大小 D.土壤性质

A.地表形态

C.天气状况

2.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 )

B.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 D.方便农民夜间劳动

A.提高大棚夜间温度 C.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

解析: 第1题,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长也要依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第2题,光伏农业大棚内使用太阳能LED灯,可以在夜间对农作物实施照明,延长

农作物受光时间,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促使大棚内农作物提前上市。

答案: 1.C 2.B

(2017·湖南衡阳质检)2016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是喜温凉的农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藏马铃薯不受欢迎,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

表,完成3~5题。

3.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1 / 6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B.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C.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D.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4.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B.霜冻 D.光照

A.洪涝 C.干旱

5.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 )

B.高海拔地区 D.四川盆地

A.低热河谷地带 C.中低海拔地区

解析: 第3题,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地形复杂,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气候多样,各季节都有适宜马铃薯生长的环境;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光热充足,降水丰富,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不是作物各季节都能生长的原因。第4题,小春马铃薯的生长季节是2月到4月,对其影响最大的是霜冻。第5题,马铃薯是喜温凉的农作物,大春马铃薯生长季节是夏季,所以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

区。

答案: 3.A 4.B 5.B

(2017·河南百校联盟)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

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甲吠亩法有利于( )

B.保温通风 D.排水防涝

A.抗风透光 C.抗旱保墒

7.与图甲相比,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

B.昼夜温差减小 D.通风透光性好

A.土壤水分充足 C.风力侵蚀降低

2 / 6

8.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 ) B.光照 D.水分

A.热量 C.土壤

解析: 第6题,图中甲吠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这种吠亩法是“上田弃亩”。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第7题,甲吠亩法是“上田弃亩”,主要是在地势较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即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吠亩法是“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较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是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第8题,甲吠亩法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吠亩法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因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发展这

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答案: 6.C 7.D 8.D

(2017·成都二诊)下表示意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和甜菜播种面积(单位:千公

顷)数据。据此完成9~11题。

农作物 省区 河北 黑龙江 新疆 江西 ① 2 420 295 728 12 ② 623 0 1 269 66 ③ 18 ④ 92 111 1 925 95 0 65 3 227 9.表中②代表的农作物是( )

B.甜菜 D.小麦

A.棉花 C.水稻

10.江西省无农作物③播种的主导因素是 ( ) B.气候 D.交通

A.地形 C.市场

11.与河北省相比,黑龙江省农作物④播种面积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B.土壤深厚肥沃 D.灌溉水源充足

A.平原面积广大 C.机械化水平高

解析: 第9题,由表中信息可知,②代表的农作物在新疆的种植面积最大,在黑龙江没有种植,可判断②为棉花,故A项正确;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40°N以北地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其中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甜菜产区,③为甜菜,故B项错误;江西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大,可推断出④为水稻;故C项错误;河北小麦种植面积大,其他三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小,可推断出①为小

3 / 6

麦,故D项错误。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小麦,②为棉花,③为甜菜,④为水稻。甜菜是喜凉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江西省热量条件好,不利于甜菜的生长,故B项正确。第11题,平原面积、土壤肥沃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的播种面积,但并不是导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比河北省更大的主要因素,故A项、B项错误;水稻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其种植面积影响较小,故C项错误;河北省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小,灌溉水源不足,不利于水稻大面积播种,而黑龙江省河流

众多,水源充足,能够满足水稻种植的需要,故其种植面积更大,故D项正确。

答案: 9.A 10.B 11.D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17·安徽江淮十校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薰衣草为多年生小灌木,喜冬暖夏凉,需要充足的阳光及适湿的环境,特别需要注意

通风、排水良好。其原产地为法国普罗旺斯,后被广泛栽种。

薰衣草精油是天然香料骨干产品之一,中国原无种植,为摆脱对进口的依赖,中国从国外引进苗种,作为重点项目发起冲锋,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当时驻扎在伊犁河谷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64年新疆薰衣草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开始试种,伊犁河谷虽具备不少优良条件,但冬季酷寒是巨大的挑战,在最初的几个冬天,很多薰衣草冻死了。后经过试验、引种和驯化,解决“落户”问题后,1978年伊犁河谷进入大面积种植阶段。现在伊犁河谷薰衣草种植面积近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薰衣草生产基地。薰衣草精油年产量达10

万千克左右,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5%以上。下图示意伊犁河谷薰衣草集中种植区。

(1)说明伊犁河谷有利于薰衣草生长的气候条件。(8分)

普罗旺斯的薰衣草一年只花开一季,伊犁河谷的薰衣草却能花开两季,第一季在5月底至6月中旬,6月底收割一次,第二季在7月底至8月,9月底再收割一次,被人们称为

夏花和秋花。

(2)分析与普罗旺斯相比,伊犁河谷薰衣草能花开两季的原因。(6分) (3)推测1978年以来,伊犁河谷薰衣草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8分)

解析: 第(1)题,注意材料中体现的生长习性:“喜冬暖夏凉,需要充足的阳光及适

4 / 6

湿的环境,特别需要注意通风”,包含了气温、光照、湿度、通风等方面,结合图示区域自然特征分析即可。第(2)题,开花主要受气温影响,能花开两次说明该地适宜生长、开花的时间长,则可从其花期向前提前、向后延迟分析;“经过试验、引种和驯化”体现了品种改良。第(3)题,“冬季酷寒是巨大的挑战”“经过试验、引种和驯化,解决‘落户’问题”,说明通过技术培育,提高了越冬率,培育出了适应该地条件的品种;“作为重点项

目”体现了政策支持;薰衣草精油产量高,说明市场需求大。

答案: (1)伊犁河谷周边山脉群共同构成向西开敞的喇叭形谷地,冬季少有寒潮侵袭,比较温暖;夏季干热气流难以深入,比较凉爽;属于半干旱气候,日照充足;可以接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气候比较湿润;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河谷走向与盛

行风向基本一致,有利于通风。(答出4点即可)

(2)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升温快,早播种;北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冬迟,可

栽种时间长;品种改良。

(3)种植技术提高,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薰衣草品种,大幅提高薰衣草越

冬率,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需求量大。 13.(2017·石家庄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燕麦分皮燕麦和裸燕麦两种,皮燕麦主要用作饲料和饲草,裸燕麦可粮、饲、草兼用。燕麦作物生长期短,喜温凉,耐低温,耐干旱,抗盐碱,但燕麦连作会使燕麦田的病虫害增多,杂草蔓延,影响产量。内蒙古燕麦种植历史悠久,目前是我国裸燕麦种植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固阳县—武川县—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一带被称为“中国燕麦谷”。近年来中国燕麦谷实行燕麦与马铃薯轮作制度,燕麦种植业与养羊业共同发展,使 农业优势资源实现整合,农田生产潜力得以发挥。下图示意中国燕麦谷的主要种植区。

(1)分析中国燕麦谷规模化种植的优势条件。(12分)

(2)分析燕麦与马铃薯轮作制度能够发挥农田生产潜力的主要原因。(6分)

(3)阐述燕麦种植业与养羊业共同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6分)

解析: 第(1)题,主要从燕麦谷的气候条件、土地面积、种植经验以及市场需求和政策等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从轮作对土壤、病虫害以及作物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

(3)题,主要从秸秆资源化和土壤肥力角度分析。

答案: (1)中国燕麦谷位于中温带半干旱地区,夏季温凉,降水较少,适宜燕麦生长;土地辽阔,适宜大面积种植;燕麦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距离经济发达地区

较近,市场潜力大;当地政府政策和科技的大力支持。

5 / 6

(2)(不同的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燕麦与马铃薯轮作能够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燕麦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

燕麦和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3)燕麦可作为饲草,发展养羊业有利于减轻天然草场压力,防止草场超载;避免秸秆直接焚烧带来的污染,实现秸秆资源化;羊粪作为有机肥还田,增强土壤肥力,保护农业

生态环境。

6 / 6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整合提升模块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专题二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持续发展专题仿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6wdz5y5xb3jk4h7sglc72h8v7sa2300vk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