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甘肃省陇南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4 18:42: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伙伴尽情玩耍的日子。

②我的老家是一个小山村,处在一座大山的山口,冬天特别冷。未至深秋,家家户户就忙着用农闲时备好的杂柴去换取木炭,为过冬准备好充足的取暖用的燃料。这是老家的村民每年都要做的事情,用老家流行的俗语讲,这叫:“备好木炭,夏冬互换。”那个时节,乡亲们见面问得最多的就是木炭的储备情况,几句问候暖了村民的心,也温暖了整个冬天。有老人、婴儿的人家,气温一降低,旺旺的木炭火就烧了起来,并一直烧到来年的阳春。大人们围坐在炉火旁谈天说地,给忙碌的日子增添了不少情趣。孩子们却坐不住,邀着伙伴在收割完庄稼后的田地里疯玩。大人们怕小孩冻着,总要自制一个小火炉让他们提着。有了这温热的小火炉,大人们也放了心,好似它可以为孩子驱散冬日里所有的严寒。 ③每年的冬天,母亲总要为我做一个,然后生好炭火交到我稚嫩的手上。有了这个小火炉,我就可以与其他伙伴在野外尽情玩耍。冷了,在火炉边烤一阵,累了,几个小孩把小火炉一股脑堆放在一起,围坐成一圈高兴地交流着疯玩的感受,讨论着一个个新的游戏。

④儿时的记忆是温馨的。现在忆起,依然像有一团烧旺的炉火在身边,给冬日里的我无边的暖意。而冬日里,母亲为我制作小火炉的情景,成了我一生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⑤母亲不知从哪儿找来一只弃之多年的破旧的铁瓷碗,准备为我做小火炉了。我呢,则守在一边看,母亲是绝不允许我动手的。她把铁瓷碗扁倒在地上,在碗口对称地找好钻孔的位置,就用一只手紧紧地捏住铁钉对准位置,另一只手握住小铁锤轻轻地砸下去。但做这样的活儿母亲并不熟练,不是铁钉偏了掉在地上,就是瓷碗滚动了位置,锤子却砸在了她自己的手上,竟将拇指砸出了血。母亲总不言语,只是用另一只手揉揉砸疼的拇指,在我的催促下又继续专注地做起小火炉,像为我煎治病的药一般投入,像傍晚在村口的石桥上等我放学回家时一般执着。但我还是耐不住性子,总想着在田地里嬉戏的伙伴,一味地催着母亲,甚至有些埋怨她动作的笨拙。(A)母亲默不作声,只是仔细地打眼、穿铁丝、安提柄,做好后母亲仍不放心地用两只手不停地摆弄着提柄,看是否有松动,是否结实,是否提得起一炉烧旺的木炭火。一旁的我不耐烦地抢着要去装木炭火,母亲怎么也不依,提着小火炉一转身进了厨房,一会儿工夫,把生着旺旺炉火的小火炉交到我的手上……

⑥如今,又是一年的冬天,城市里的取暖商品琳琅满目,但无论什么也抵不过母亲亲手为我做的小火炉!(B)母亲为我做小火炉时近似“笨拙”的动作,小火炉中旺旺的炉火,永远藏在我的心灵深处,就像陈年的酒,历久弥香,连同母亲的容颜醇香着我的睡梦,让寒冷的冬天不再寒冷,让我的人生之路充满呵护。

1)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由冬日的严寒引出儿时的回忆→老家冬日取暖的风俗→儿时提着火炉游戏的情景→______→______。 2)选文为什么以《心中的小火炉》为题? 3)文中有两处画线句,请选择其中一处进行赏析。

4)读完文章后,你对母爱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请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你对母爱的理解。 12.课外类文阅读 挑山女人

①漫漫石板路上刻着她坚实的脚印,峭壁岩石上留下她疾走的身影,一个普通的女人,用生命的“扁担”,挑起生活的“大山”,她就是安徽休宁齐云山下“女挑夫”汪美红。

②清晨6点,齐云山脚下雾霭萦绕,当大多数村民还在休息时,她家中已经升起了炊烟。吃完早饭后,她又带上一盒饭,然后挑起前一晚准备好的货物开始爬山。陡峭的山路,一趟来回10来公里,汪美红每天要挑两三趟。这样的负重攀爬,别说两三趟,就是一趟,一个成年男子也难以吃得消,但汪美红已经爬了17年。 ③一个女人承受这样的命运,还要从多年前的变故说起。

④1990年的汪美红26岁,是一个美丽淳朴的农村女孩,嫁给了岩脚村的青年农民汪淑华。第二年,汪美红生了一个儿子,但娩出的是一个患先天性白化病的残疾儿!按照国家政策,汪美红可以再孕。第二年她又身怀六甲,并产下龙凤双胞胎。双胞胎的降生冲淡了这个家庭的阴影,年轻的妈妈也对日子充满了美丽的憧憬。

⑤然而1994年3月1日,汪美红的人生改变了。丈夫在村口横江打鱼时不幸溺亡。丈夫突然故去,三个孩子嗷嗷待哺,身处绝境的她开始上山采茶、下田插秧。由于孩子小,她就挑着一双儿女,三人一起出工。大儿子不能见阳光,做母亲的怕他乱跑,只得忍痛将他捆在屋柱或桌腿上。“最对不起的就是大儿子了,他很小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家,有时候也饿得哇哇大哭,哭累了就靠在桌腿上睡着了。一个小孩,却比别人多流了多少泪。”亲戚们不忍心看着她如此艰辛,私下劝她再嫁,还有人直接劝她远走高飞算了,但当她看到儿女睁大眼望着她这个妈妈时,她下定决心:“抛弃孩子,天堂我也不去!”

⑥当年10月,齐云山上的道观重建工程启动,大量的砖瓦、沙石、水泥和钢筋等建材需要挑运上山。于是,村里唯一的女高中生汪美红毅然咬牙扛起了扁担,换上了“解放鞋”,当上了挑山工。通向齐云山的九里盘山道几乎都是台阶,许多地方非常陡峭,挑货上山谈何容易。“当时是5元钱一百斤挑运费,从山脚爬上山大概五六公里,一般男人也就挑100斤,我第一天就挑了180斤沙石,希望能够多赚4元钱。”“开始并不觉得很重,但是越爬越累,那天下来,两眼发黑,好几次差点连人带担子掉下山。”当她拿到卖命换来的9元钱时,人已经虚脱。但第二天一早,她竟又忍着肩膀的剧痛,一步一步走在九里盘山道上。第一担沙石一过秤,203斤!到下午4点多,她已挑了两个来回,跑了四趟。可这个女子除了两个腿肚子练得结结实实,其实并不健壮,每走几百米,都要用拄棍撑着扁担休息一小会儿,密密的汗珠布在她脸上,而她的补救“秘诀”不过就是:“挑山工一定要吃腌菜,腌菜盐分多,上山淌很多汗,也不容易觉得累。”

⑦汪美红挑山,大儿子在家煮饭忙家务,双胞胎从10岁开始,一到双休日和寒暑假就帮着妈妈一起挑东西上山,上高中的时候,学习任务非常重,他俩还是坚持要帮妈妈挑担,从来不喊一声苦。“家里条件差,有一年夏天,邻居吃西瓜,女儿瞟了一眼,我知道她想吃。后来我准备买一个,但还是硬被她拉住了,非说自己特.别不喜欢吃西瓜,其实当时孩子连西瓜什么味儿都不知道。”那一刻,唯一能安慰汪美红的是,“我此生能够有这三个懂事的孩子,我也知足了!”如今大儿子已经20岁,学会了按摩,可以自食其力,而双胞胎儿女都很争气,应届高考均达到了重点分数线,女儿还超出重点线40多分,考上大学的这个暑假,他俩没有歇着,而是来到了县城开始打工……

⑧这位母亲17年风里来雨里去,踏着4000多级台阶,往返9000多次山下山上,行走20多万公里山路,磨破140多双“解放鞋”,加上挑断的70多根扁担,用母爱把一双儿女“挑”进了重点大学。当目送成才的孩子们走出深山老林的那一刻,她的目光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1)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2)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3)第⑥段“她竟又忍着肩膀的剧痛,一步一步走在九里盘山道上”,句中“一步一步”改为“一步步”好吗?为什么?

4)第⑥段写汪美红认为“挑山工一定要吃腌菜”,因为这是她“不容易觉得累”的“秘诀”。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5)品析第⑦段中加点字“瞟”的表达效果。

6)第⑦段集中笔墨写了儿女们的表现,这样写的目的一是______;二是_______。

7)本文在叙述过程中,多处引用了主人公的原话,除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外,还有何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七、作文

1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

(1)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平凡其实不平凡的人,如朝夕相处的亲人、传道授业的老师、情同手足的朋友……甚至清洁工、看门人和小商小贩。他们没有特殊的身份、显赫的地位、伟大的事业,他们平凡普通。看似微不足道,如一粒尘埃,但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世间的真善美,体会到一种不平凡的感情和力量。

请以“______并不平凡”为题,写一篇作文。

(2)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请以

“发现身边的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A 5.D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荫? (2)春天像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随风直到夜郎西。 三、诗歌鉴赏 7.1)A

2)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四、综合性学习

8. (1)妥当 (2)高贵 (3)神奇 (4)华丽 五、文言文阅读 9.1)(1)

(2)

(3)

(4)

2)(1)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A

4)“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物质享受而辛苦奔波,只要心中有梦想,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欣然下咽,体现了人们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10.1)① 约定 ② 才 ③ 丢下、舍弃 ④ 拉,牵拉

2)您与我的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您)没到,就是没有信用(或诚信);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4)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六、现代文阅读

11.1) 回忆母亲为“我”制作小火炉的情景 “我”对小火炉中所蕴含的母爱的理解与感悟 2)选文以《心中的小火炉》为题,突出了“小火炉”在“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和对母爱的深刻理解。

3)示例一:【A】“摆弄”在这里是不停地检查、修理的意思,写出了母亲做好小火炉后检查是否安全时的动作。这句话通过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母亲做小火炉的过程,表现出母亲的仔细和用心,突出了母

亲对“我”的关心与呵护。

示例二:【B】“藏”是珍藏的意思,写出小火炉是“我”一生中宝贵的记忆,突出了它在“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和对母爱的深刻理解。

4)示例:母爱是春天的细雨,滋润着我心中干涸的大地;母爱是轻柔的春风,吹走我的忧愁;母爱是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

12.1)特点:①“挑山”一语双关,明指从事的劳动,暗指“负担”的沉重与人的顽强。②“女人”用词毫无修饰,与人物身份相吻合。③“山”也是比喻用法,强调的效果更突出。 作用:一是交代本文记叙的重点人和事;二是“挑山”与“女人”形成了强烈反差。

2)既表明人物所处的特殊环境,与前句呼应,也衬托出主人公的勤劳、坚毅。

3)不好,“一步一步”富有节奏感,写出主人公上山时的举步维艰,并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而“一步步”缺少沉重、缓慢、吃力的表达效果。 4)①生活窘迫;②吃苦耐劳;③态度达观。

5)细节(动作)描写,既写出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 又写出孩子的懂事,让人怜惜。

6)一是通过正面描写,写出了孩子们的懂事。二是通过侧面描写,间接写出主人公对儿女们成长的影响。说明主人公是一个有担当、有追求、有远见的人。揭示了只有好“付出”,才有好“回报”的道理。 7)①具有变换叙事角度,丰富故事内容的作用;②使故事更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七、作文 13.【例文一】 那堂课并不平凡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阳光和谐地照射在黑白相间的作业本上。我抬起惺松的睡眼,满怀惊奇地看着生物老师手中拿着鲜活的向日葵。

“今天,我们来学习向日葵的组成,感受自然的美。”生物老师说道。

看着布满阳光的向日葵,清晨的最后一滴露珠匍匐在葵叶纵横的叶脉上,在我眼底滑落。我低下来沉思,怀想。老师的一句话引起了课堂上的一片躁动。“谁能上来给我们初步介绍一下它?”回想儿时,家中满院盛开着向日葵,母亲总是牵着我的小手,在我耳边絮絮说道:“这是叶的脉络、茎、根…”对于它,我无比熟悉。如今,我却不想上前。因为某种原因,我对母亲总是难以释怀。

面对着课堂骚动后的安静,生物老师微笑着讲起花的结构,每讲一处,我总会心中泛现出一种酸楚。一个人在家里,有时候很孤独,就像家中院落那么多的向日葵静静地无人欣赏。这节课,可以说是我进入初中以来最安静的一节。我无心听课,只是四处张望,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眼睛里流露出好奇与探索。

同桌摇了摇我的臂膀,满脸的兴奋,说道:“这节生物真是有趣,第一次见老师带着实物进教室,你那么喜欢植物,一定对大自然的各类花草有所研究吧?”我只是笑了笑:“我只喜欢家中的吊兰,因为家中只有那一种植物。”其实,我并没有告诉她院中有母亲从外地回来时种下的向日葵。“今天的课就上到这,还有几分钟,同学们将书看一遍。”生物老师说道:“噢,对了,赏花要懂花语,同学们知不知道向日葵的花语是什么?”

对啊,一直以来我竟然不知道向日葵的花语是什么。小时候母亲曾多次让我查找,我却一直因为疯颠着玩忘了。“向日葵的花语是沉默的爱,如果父母或亲人送向日葵给你们,一定要珍惜他们的那份沉默的爱啊!”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惊住了,一直以来我都埋怨母亲在外工作长期不回家,每年她都在院中种下向日葵。可是我不禁把气全部撒在她种下的向日葵上,长期不浇水.今天在课堂上我后悔无比,气喘吁吁地飞跑回家中,立即给那些奄奄一息的向日葵浇水。过了不久,向日葵花盛开了,朵朵向着太阳,我笑了。

我立刻给远方的母亲打一个电话,告诉她我理解了向日葵。或许,那堂课我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但那堂课我明白了远在他乡的母亲的爱,铭记终身。 【例文二】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甘肃省陇南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6x759frih3fre38hic91cf865brly010ld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