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 号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二、非选择题: 1 C 9 C 2 A 10 B 3 D 11 D 4 D 12 C 5 A 13 C 6 D 14 B 7 A 15 D 8 D 16 A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北京峰会是丰富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的根本动力。(3分)(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推动中非关系发展是中非达成共识的根本目的。(3分)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中非相近的发展过程及新形势下的相互需求增加,决定了中非需要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3分)
(5)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中非达成共识,推动了中非关系发展,促进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3分)
3、上述材料蕴涵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请加以分析说明。(13分) 答案:(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3分)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是在三代领导集体的不断探索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3分)
(3)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向前发展。(4分)
(4)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推动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更加丰富和完善。(3分)
4、上述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12分)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的。(3分)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了发展的观点。(3分)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和问题,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分)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艇,调整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3分)
(答出4点:有原理、有方法论、有分析,满分。如涉及其它原理,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