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河流
1、流域和水系 (1)流域
流域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
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知识链接】
? 中国一些江河的分水岭:
黄河与长江源头——巴颜喀拉山; 闽江与赣江(长江)——武夷山
淮河与长江——大别山; 长江与珠江——南岭; 黄河与长江上中游——秦岭 ? 湄公河上游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流在高山深谷之中,两岸山高坡陡,悬崖峭壁,
水深流急,没有支流汇入,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 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
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地面流水不能汇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 (2)水系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它汇聚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
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知识链接】 1.河流的水系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指河流的源地、流向、河流长度、水系归属和水系形态(如树枝状、扇形等)、流域概况面积、河道宽窄曲直、河网密度(支流的发育程度)等。即向、系、积、道、度(支流的发育程度)。
常见的水系形状有:①树枝状水系(如长江、淮河)。②辐合状水系(如塔里木河水系)。③放射状水系(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常见)。④平行状水系(淮河蚌埠以上河段)。⑤格子状水系(如闽江)。 ⑥扇状水系(如海河) ? 长江树枝状的水系对长江的影响:
长江南北支流汛期时间错开,结果使干流汛期延长 ,同时减轻了长江的洪涝灾害;但是如果南北支流及干流同时进入汛期,则长江将因泄洪不力而出现涝灾
? 扇形水系对海河的影响:几大支流同时进入汛期,加大了干流的洪峰,易造成洪
涝灾害。 2.河流水文特征
(1)流量(流域面积、降水量或干湿区)
例1.为什么黄河流域面积大于珠江,流量却小于珠江
①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较少;而珠江流经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②黄河流域地处北方,雨季短;珠江流域地处南方,雨季长 ③黄河支流少,珠江支流多
(2)水位变化:汛期(时间早晚、长短),影响因素是降水量的时间分配
①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水位变化小,如亚马逊河、刚果河(雨林气候区);泰晤士河、莱茵河(海洋性气候区)
②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区的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大,因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均比较大,故水位变化大。其中,季风区的径流季节变化小于大陆性气候区的河流,年际变化大于大陆性气候区河流。我国东部地区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大,但南方小于北方,因为南方汛期长(或者因为南方雨量大,雨期长5—9月) (3)含沙量大小
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例2:黄河为世界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1立方米约为80多斤,原因: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植被稀少,破坏严重(原因:樵采、过牧、滥垦、开矿 ; ②沟壑纵横,坡度较大;
③降水集中在7、8月且多暴雨; ④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 输沙量:一年中输入海洋中的泥沙(与径流量的大小有关)
含沙量:单位体积水中含有的泥沙量
例3:长江的含沙量不如黄河但输沙量大于黄河,是因为长江的径流量远大于黄河 (4)有无结冰期
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0℃以上无结冰期 (5)有无凌汛现象
凌汛形成的条件:①冬季结冰; ②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时间:秋末冬初或春季
俄罗斯的叶尼塞河、鄂毕河、勒拿河;我国的松花江、黄河河套平原段及山东段、西辽河等. (6)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7)水能蕴藏量(落差、流量)
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等决定。
1
例4:三峡水能大的原因:
①位于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②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多,河流流量大 旱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降水的变率大
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①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⑴ 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 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 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 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 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 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 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2、河流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特征 河流的利用方式 河流开 发的自气候特征 决 然背景 定 水系特征 流域的开发方向 矿产资源 3、不同区域开发保护的重点(见课本图) 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但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区之间的联系,作用十分突出。 2、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思考:
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300毫米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2. 从农业发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量较少。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
第一问从灌溉不足、资源浪费、农业减产等方面思考;第二问从修建水库等方式进行调整季节分配等方面考虑。 3 水系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4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三、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
经济活动: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蔬菜。
影响: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山青水秀,森林繁茂。
2、19世纪后期
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流域19世纪后期的开发及其后果 原因 问题 后果 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 土地退化 老棉花带衰落 扩大耕地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SO2,形成酸雨 环境污染 许多生物消失绝迹 3、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构想
流域开发的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田纳西河的开发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TVA) 2、流域综合开发的实施
(1)防洪: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 思考:
1.田纳西河能实现梯级开发的条件是?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落差)大
2.田纳西河干流共修建了几座大坝?对航运的作用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①共修建 9 座。
②抬高水位;改善通航条件 ③防洪发电;蓄水灌溉
(2)航运:通航里程长;联系范围广;经济效益高。
2
(3)发电:
类型——水电、火电、核电
影响——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 促进流域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 两岸形成“工业走廊” (4)提高水质 (5)旅游:
(6)土地利用:建立保护区,调整农林牧,稳固河湖线,恢复采矿区。 ? 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如何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对于农业,梯级开发为其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提供了水源、消除了洪涝灾害;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场所;
对于工业,水电使其污染下降,成本降低;
对于第三产业,梯级开发提供了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
另外,三大产业还相互影响。比如:森林得到恢复,为木材加工、造纸工业提供了原料。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旅游业的基础。方便的水运为工业提供了廉价的运输。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