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8:57: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答案要点:在投资的预期收益不变情况下,利率下降意味着

投资成本的减少和利润的增加,所以,企业会增加投资。而增加投资需求就会增加产出和均衡收入。这样,IS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下方倾斜。

4. 为什么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要点:均衡收入提高增加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在货币供

给不变的条件下,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上升,以便抑制货币的投机需求。于是,LM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 5. 减少政府支出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这会降低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

为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降低。 6. 增加货币供给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货币供给增加会使货币市场失去原来的均衡,要

恢复均衡就需要相应增大货币需求,为此,利率就会降低。 7.IS曲线和LM曲线为什么不能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答案要点:IS曲线涉及的利率是外生变量,必须由货币市场

决定;LM曲线涉及的收入也是外生变量,必须由产品市场决定,所以他们都无法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8.你认为IS? LM模型是说明总需求的好模型吗?

答案要点:该模型具有较简洁、直观、能大致说明宏观经济

中总需求的优点和特征。但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是两条曲

线的交点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其说服力。二是模型无法反映消费需求的情况。三是该模型受限于其静态表现。四是没有表现出凯恩斯所强调的投资需求的不确定性,表现的却是投资与利率的确定性关系。参见教材p113?115的内容。

第十二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1. 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要点:总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或者随着

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提高。这也就是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所以,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2. 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要点: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即物价

水平变动很小或几乎不变动,总需求曲线越陡直,即总需求对于价格不敏感,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的具体项目。 3. 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要点: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陡直,即物价

水平变动很大也不会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曲线越平坦,即总需求对于价格很敏感,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企业投资的重要具体项目。

4. 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

答案要点:如果是以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或促

进经济增长,必须有好的项目,同时也不能因此引起利率上涨。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就会产生局限性和副作用:因利率上涨而导致原本可由社会进行的投资被放弃,即产生“挤出效应”,或者因缺乏适当的投资支出的对象,而无法达到目的。

如果以减税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或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局限性,即,企业找不到可以盈利的投资项目,就不会因减税而增加投资,从而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

5. 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

答案要点:一是受限于经济中是否存在可盈利的投资项目,

二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6. 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要点:可以互相弥补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时存

在的局限性和缺陷,避免或降低副作用。

第十三章 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1. 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 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

(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

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 二是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79gr0g7o61xkfw968ko77t6k14pna01b2q_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