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存在垄断的情况下,必然存在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寻租”行为,寻租行为也会严重地影响市场调节的效率,使之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所谓寻租,按照经济学定义,是指试图获得一种可以赚取经济利润的垄断的活动。经济学之所以应用“寻租”概念,是因为租金(或者经济租金)是一个包含着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经济利润的一般概念。一个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占有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而获得经济利润。因此,企业便千方百计谋求和维持垄断地位,以获取经济利润,并为此而花费一定的费用,这就是“寻租活动”。企业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而支出的费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它不是用于生产,没有创造出任何有益的产出,完全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的支出。
如何衡量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呢?就购买垄断权利的单个寻租者而言,它愿意花费在寻租活动上的费用不会超过垄断地位给他带来的经济利润,否则,就不值得进行寻租活动了。但是,寻租活动不会给寻租者带来长久的经济利润。因为进行寻租活动是自由的,寻租类似于完全竞争。如果有经济利润可得,便会有新的寻租者参加进来以取得某些经济利润,寻租者间的竞争抬高了必须对垄断权利支付的价格,结果把垄断权利的价格抬高到只能使寻租者获得正常利润的水平,经济利润完全落入最初拥有垄断权利的人的腰包。
寻租是浪费资源的有代价的活动。例如,从总量上说,在美国,企业花费数十亿美元来游说国会议员、州议员和地方政府官员,以获得特许权和创造进入壁垒以及确立垄断权的法令。
由于寻租,垄断造成了一个超过净损失的社会成本,这些社会成本等于净损失加用于寻租的资源的价值,即加整个垄断的经济利润。这表明,在存在垄断因而进行寻租活动的情况下,造成了社会净成本,根本无从实现只有竞争市场方能实现的经济效率,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3.比较没有监管和有监管的自然垄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一)没有监管的自然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图8-2描述了自然垄断企业的需求和成本条件。一个自然垄断企业通常面临巨大的资本成本,例如,铺设铁轨、建设发电厂、安装煤气管道、安装输电线路、提供地方电话服务或有线电视信号等,都面临巨大的资本成本。在图8-2中,自然垄断企业在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利润最大化规则(边际成本曲线LMC与边际收益曲线MR相交)生产产量Q,并确定价格P,赚取由上面的阴影矩形所表示的经济利润。问题在于,自然垄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
的选择,如果按照社会福利条件衡量是缺乏效率的,因为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高于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由于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使得分配于该种产品的资源不足。
图8-2 自然垄断的监管
(二)政府监管下的自然垄断企业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监管,可以有按边际成本确定价格和按平均成本确定价格两种定价方式。但前者将使自然垄断企业造成亏损。如图8-2所表明的,由于政府规定垄断企业要同需求相适应生产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出水平,自然垄断企业被迫把其产出量扩展到由边际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点(e点)决定的产出量Q′,并确定价格P′。消费者喜欢这一结果,因为价格比自然垄断企业自由追求最大化利润时低很多,从而获得较多的福利(因为消费者剩余从三角形abP扩大到aeP′)。但是,这样一来却造成了自然垄断企业的亏损,因为在产出水平Q′,监管价格P′低于自然垄断企业的平均成本,结果造成亏损,如图8-2下面的矩形阴影所显示的。为使自然垄断企业免于亏损,政府修正其监管政策,确定等于平均成本的监管价格。在图8-2中,需求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f点,决定产出量Q″和价格P″。相对于没有监管的情形强化了经济福利,但受到监管的自然垄断企业仅能获得正常利润。消费者支付该产出的边际价值(边际效用价值,亦即自然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高于自然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因此,社会福利尚有提高的余地。
(三)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的补贴。
政府也可以通过对遭受亏损的自然垄断企业实行补贴来维持其按边际成本确定监管价格,使自然垄断企业维持在赚取正常利润的水平。例如,在美国对地铁和公共汽车确定的收费典型地低于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其差额由政府予以补贴。例如,华盛顿地区的地铁系统每年从联邦政府获得2 000万美元的补贴。补贴所带来的问题是,为了提供补贴,政府必
须提高税收或借更多的债,或放弃某些其他领域的支出。
4.说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区别,如何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西方经济学所论述的物品主要是私人物品。如食品、衣服、靴鞋、帽子、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轿车以及火车上的铺位、飞机上的座位等,无一不是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竞争性,增加私人物品的供给便包含增加生产的物品的边际成本;二是排他性,消费者一旦在市场上购买了私人物品,他便获得了独享该物品的权力,他不会和其他人共享这种物品。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公共物品。顾名思义,公共物品是许多消费者可以共同消费或享用的物品。一旦把这种公共物品提供给消费者,便难以防止其他人消费或享用。例如,把企业作为应用新技术的消费者看待,若一个企业进行一项没有专利权的新技术研究,只要难以排除其他企业应用这项研究的成果,或者,只要其他企业分享这项研究成果而不增加其边际成本,它就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它就是公共物品。
概括地说,公共物品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非排他性,二是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意指可以多人共享,一旦提供了某种公共物品,许多消费者便可以共同享用该种物品;非竞争性意指不增加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一旦提供了某种公共物品,其他企业便没有必要也不会再增加成本生产和提供该种公共物品。
在西方经济学中,把诸如国防、道路、公共图书馆、电视广播、公园等归入公共物品范畴。任何人增加对这些物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达到的消费水平。新增加的人口享受国防提供的安全服务,不会影响原有人口享受的安全服务水平。在达到一定数量的车辆之前,道路上增加一辆汽车不会影响原有汽车的行驶。在公共图书馆还有空闲座位和有大量的图书可供借阅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读者或借阅图书的人,不会妨碍其他读者阅读或借阅图书。某个人打开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不会影响其他人收看电视节目。游园的人可以相互无涉地享受游园的快乐。在公共物品中,根据其非排他性的程度,还可以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所谓纯公共物品是绝对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的物品,在上面的例子中,人们共同享有的国防安全服务,便是典型的纯公共物品例证。所谓准公共物品是有条件地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的物品,即人们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消费的公共物品。在上面的例子中,对道路、公共图书馆、电视广播、公园等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方可享用,故可称之为准公共物品。
顺便指出,政府提供的诸如养老金、失业补助、邮政服务以及由政府经营的企业生产的某些和私人企业生产的相同的产品,不能算作公共物品,这些物品或服务在消费上也具有
竞争性和排他性,本质上是私人物品。
正如私人物品可以确定最优数量一样,公共物品也可以确定最优数量。这里先简要说明一下私人物品的最优数量决定的问题。为使问题简化,假定社会上只有甲和乙两个消费者。如图8-3(a)所示,其各自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DA和DB。将消费者甲和乙的需求曲线DA和DB水平相加,便得到市场需求曲线D。市场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H点,决定该私人物品供求数量为Q0,均衡价格为P0。在这个产量水平上,消费者甲和乙的边际利益恰好与生产该物品的边际成本相等,如图8-3的子图(a)所示,生产Q0时的边际成本为Q0H,消费者甲和乙的需求量分别为C和F,根据其各自的需求曲线DA和DB,相应的边际利益分别是CE和FG。这表明CE=FG=Q0H,所以,均衡数量Q0是该私人产品的最优数量。
图8-3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又是如何决定的呢?参考图8-3(b),由于假定经济中仍然有两个消费者甲和乙,图中的DA和DB仍分别为两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为S。和私人物品市场不同的是,在公共物品市场上为从个人需求曲线求得市场需求曲线,不是将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而是将它们垂直相加,因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因此,每个消费者都消费一个相同总量的公共物品,而对公共物品支付的价格却是两个消费者各自支付的价格的总和。图8-3(b)表明,公共物品供给曲线S与由两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垂直相加所形成的市场需求曲线D相交,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和所支付的价格。
5.分析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对经济的影响。
在存在外部性影响的情况下,必然引起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即使是正外部性,也将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一般而言,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