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滕王阁序文常、翻译、课后答案、知识点总结大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7:07: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句中“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现代均作为成语使用。

(三)《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都是序文,试比较它们思想内容的异同,谈谈你的体会。

答: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是,都有对个体生命短促的忧虑,并都能从由此而产生的伤感中超脱出来

归于平静。本文先是被“四美具,二难并”的场景所感染而“逸兴遄飞”,又由宴会美景的易散而生发感慨“识盈虚之有数”,“觉宇宙之无穷”,感到人生无常,个体渺小,联系自身的怀才不遇而产生失落感,所以“兴尽悲来”。但在失落后又转向自励奋发的感情,决定以“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为生存哲学,要“穷且益坚”。《兰》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滕》《兰》二文作者虽然都悲叹,但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他的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著,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不同之处在于:王羲之的文章是“消极其表,执著其里”,对人生的坚持蕴藏在字里行间,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可见作者在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这正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因而更加深刻。其时代背景是魏晋时期天下名士被统治者所害,少有全者。所以,作者思考生死问题,正说明了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而作者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并不直接说出来,是因为时代的残酷,文人多谈玄以避祸,受大背景的影响,作者也将强烈的感情用凝练而委婉的形式传达出来。到了王勃的时代,文士已经不再思考生命意识的对错,而是思考生命的价值问题,如何让个体的生命发挥出最大光彩是他们关心的,这是文人生命观的进步。文章在被压抑的苦闷中观照前代名士,发现个体价值不能实现而辜负生命的大有人在,这就更加重了对生命短促的恐慌与伤感。他是由悲人而及己的。同样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对环境的不屈让王勃发出“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宣言,这种强烈的感情直接表达出来的是唐代文人的风格,表现了思想自由开放的时代特点。

五、问题探究与思考

1.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此类文体的特点是什么?

答:骈体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所

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 (1)语句方面的特点:骈偶与“四六”

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

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例如: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披绣闼,俯雕甍。 c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骈体文一般是上下句相对。也有句中自对,然后两句相对,这种“当句对”的句式显得更加工整。例如:

a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

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

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例如:

四四四四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六四六四式: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2)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

A.用典:骈体文用典目的主要在于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文中典故不仅要用得恰

当,而且要引导学生欣赏其善于把古代事典与眼前的情景巧妙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法。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B.藻饰:即追求词藻华丽。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等类词是骈体文用得最多的词语。

这一特点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有明显体现。

《滕王阁序》与六朝以来流行的宴饮作序的作品有很大不同,以往此类作品往往内容空洞,陈陈相因。本文则融入对现实与人生的新的感受认识,真情实感贯穿于文章中,使骈文的四六句式及骈偶形式有了充实的内容,变得灵动起来。因为有了生命,所以华丽的辞藻和繁多的事典中表现出流丽自然的气势,迸发出真实纯朴的心声;而且,文章用典贴切自然,字句绚丽富于表现力。四六句式参差富于变化,音节整齐,和谐可诵,在这里,王勃已不是戴着骈文的锁链跳舞,而是随心所欲地驾驭种种骈俪文规范,为自己要表现的内容服务。 2.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

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著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人们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的典故,说明遇困顿而清操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感情。

3.文章抒情部分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

答:这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具有一致性。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

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很快湮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而作者偏是满腹才华而重视功名的人,社会与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以李广、贾谊等高才不遇的人暗托胸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文的难得之处就在于并不是一味自伤自怜,能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表示了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这样,文章的基调就与以往登高必然怀乡、离远必然伤别的文章区别开来,表现出积极用世的有为精神。读者在体会到文章一波三折之美时也在精神上受到启发,领悟到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情怀和远大心胸。由此,文章的整体情调也由悲转为乐,而且因为作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向上精神,所以才会对不能实现而且无法改变的现状产生失望,但他并不因此就放弃理想抱负,就此消沉下去,而是能将过去破灭的希望转移到未来。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反而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

六、通假字

1、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散)

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3、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6

七、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上出重宵,下临无地 (“上”“下” 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③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萍水:就像水上的浮萍)

2.名词作动词

① 一言均赋 (“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烟光凝而暮山紫 (“紫”,呈现出紫色) ④梓泽丘墟 (“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⑤青雀黄龙之舳。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3.名词的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

和“以??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四美具,二难并 (“美” “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

“难”指“难得的人”。)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形容词作动词,全都是;“美”形作名,俊美的人,俊杰) ③物华天宝 (华、宝:形作动,有光华,有珍宝) ④响穷彭蠡之滨 (穷:形作动,穷尽,响遍)

⑤人杰地灵 (杰、灵,形作动,有俊杰,有灵气) ⑥山原旷其盈视 (旷,使动用法,使?.开阔)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放下)

②腾蛟起凤 (腾,使??腾空;起,使??起飞) ③川泽纡其骇瞩 (骇,使??吃惊) ④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⑤窜梁鸿于海曲 (窜,使??逃匿)

⑥敢竭鄙怀。 (竭:使??完全表露出来) (四)数量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 (千里:远道而来的客人) 八、古今异义

①穷且益坚 (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②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介”量词。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 ④盛筵难再 (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 ⑦阮籍猖狂 (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 (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 (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 (彩,日光;今指彩色。)

7

?识盈虚之有数 (数:定数;今:数量)

?序属三秋 (秋: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 ?路出明区 (出:过;今:向外走)

?俨骖騑于上路 (俨:古:整齐的样子 今:庄重)

?俨骖騑于上路 (上路:古:高高的道路 今: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 (学士: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学位名)

?君子见机 (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细微 今:看机会,看形势)

九、一词多义

1. 尽:

① 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② 潦水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 (动词,死、死亡。) ④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 (副词,最。) 2. 胜:

① 胜友如云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 躬逢胜饯 (形容词,盛大的。) ③ 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动词,超过。) ⑥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形容词,尽、完。) 3. 穷:

① 响穷彭蠢之滨 (副词,尽。) ② 穷睇眄于中天 (副词,尽。)

③ 穷且益坚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 岂效穷途之哭 (形容词,走到头的。) ⑤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形容词,穷困。) 4. 舍:

① 舍簪笏于百龄 (动词,舍弃。) ②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名词,客舍、住所。) ③ 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 (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 (动词,释放、放弃。) 5. 临:

① 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 ② 临帝子之长洲 (动词,面对。) ③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 (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④ 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到、走近。) 6. 怀:

① 怀帝阍而不见 (动词,想念。) ② 有怀投笔 (名词,心思。)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揣着。) 7. 序:

① 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② 滕王阁序 (序言、序文。) ③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 (名词,次序、秩序。)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动词,安排次序。)

8

8. 故

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特地) ④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 9. 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于,是) ②美池桑竹之属 (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在) 10.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则)

十、重点句式

1.定语后置句

① 都督阎公之雅望 ② 宇文新州之懿范 ③ 孟学士之词宗 ④ 王将军之武库 ⑤ 等终军之弱冠 ⑥ 慕宗悫之长风 2.宾语前置句 ①童子何知

②奏流水以何惭

3.状语(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② 空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③是所望于群公 ④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⑤ 窜梁鸿于海曲 ⑥ 屈贾谊于长沙 4.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 5.被动句

①纤歌凝而白云遏 ②怀帝阍而不见

十一、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9

滕王阁序文常、翻译、课后答案、知识点总结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7qlv5lldy5a66i6tkxo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