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发生的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4个级别的突发事件。
(1)发布蓝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一般(Ⅳ级)以上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2)发布黄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突发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3)发布橙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重大(Ⅱ级)突发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4)发布红色预警,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Ⅰ级)突发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
2、预警信息发布
接到预警信息后,镇应急办进行信息核实,确认后由应急委做出一般(Ⅳ级)和较大(Ⅲ级)级别的预警信息,同时报县应急办,重大或特别重大的预警信息由上级部门做出统一预警命令。
3、应急工作状态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涉及面、影响力将应急工作状态定为以下三个级别:
一级预备:重大或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发生时,机关全体人员迅速归岗,按照统一部署处臵突发事件;
二级预备:发生较大突发事件时,镇副职以上领导及相关科室全体人员迅速归岗,及时处臵突发事件;
三级预备: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时,镇长、分管副职及相关科室的科长和部分科员及时、快速处臵突发事件,防止事件扩大、升级。
- 9 -
4、支持系统
1、突发事件预警公告的发布可以使用广播、电视通讯网络、警报器和宣传车及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2、机关、村居委会社区、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有义务按照镇应急办要求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3、镇人民政府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四章 应急响应
一、预案的启动
镇内发生突发事件,由各村委会和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根据以下规定分级负责处理。
1、发生一般(Ⅳ级)突发事件:由镇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预案并负责处理,必要时镇党委书记、镇长赶赴现场,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同时,镇应急办负责及时将事件情况上报县应急办,并请求县应急办和县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指导。
2、发生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突发事件:由镇应急办立即向县应急办报告,提请县应急指挥中心统一处臵,同时成立镇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到现场进行指挥,机关所有干部、各职能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各村、各全力以赴做好事件的先期处臵和善后工作。
- 10 -
二、基本响应程序 1、基本应急
(1)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事件的所属单位,应立即向镇应急办报告,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划定突发事件级别之前,由镇应急办工作人员通知事故涉及的各责任单位立即到达现场进行前期应急处理,同时向镇应急委有关领导汇报,并向主管和值班领导汇报。
(2)各党政领导、分管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接报后要立即赶赴现场,迅速组织指挥有关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先期处臵。先期处臵可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①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②紧急调配辖县内的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臵。 ③划定警戒县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④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 ⑤向社会发出避险警告或预警信息。
⑥有可能波及其他村、镇的,要及时相互通报。 ⑦其他必要的先期处臵措施。
(3)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镇应急办要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经镇应急委领导批准后立即向县应急办报告。
(4)在采取先期措施的基础上,达到一般(Ⅳ级)突发事件标准的,由镇人民政府负责处臵,县人民政府和县级各专项应急工作机构进行指导协助。一旦发生事态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或有
- 11 -
可能超出自身控制能力,应根据事件类别及时向县应急办提出请求。
2、扩大应急
(1)在采取先期处臵措施基础上,根据突发事件报告情况,达到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突发事件标准的,成立临时应急指挥中心,由镇党委书记、镇长现场指挥,同时迅速上报县应急办,并由县应急办报请县应急委决定启动县级预案,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处理。
(2)达到特别重大(Ⅰ级)突发事件标准的,镇政府请求县政府决定发生突发事件的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臵。
3、现场指挥
(1)本预案或有关专项预案启动后,镇应急办和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立即按预案要求研究部署各种行动方案,责成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及工作人员立即进入岗位,做好应急处臵的各项准备工作。
(2)镇应急办和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到达事发地后,要认真了解先期处臵的情况,根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应急处臵的需要,成立相应的现场指挥部,研究制定各种应急处臵方案。
4、社会动员
(1)突发事件社会动员是指应对突发事件时,镇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人员、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统一组织的动员准备、实施和恢复活动。
- 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