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经纬网及地球运动专题复习提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0 15:10: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经纬网及地球运动专题复习提纲

一、经纬网相关知识

1.纬线和纬度

1) 形状: 圆 ; 2) 是否等长: 否 ;3) 指示方向: 东西

6) 表示方法:北纬30° 30°N ;南纬60° 60°S ; 7) 南北半球分界线: 赤道 ; 4) 度数范围:0°~90° ; 5) 度数变化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8)高纬范围:60°—90°;中纬范围:30°—60°;低纬范围:0°—30°。

9)热带范围: 23.5°S—23.5°N 温带范围:南北纬23.5°—66.5° 寒带范围:南北纬66.5°—90° 2.经线和经度

1) 形状: 圆 ;2) 是否等长: 否 ;3) 指示方向: 南北

4) 度数范围:0°—180°

5) 度数变化规律: 自西向东,东经度递增,西经度递减

6) 表示方法:东经150° 150°E ;西经65°65°W ;7)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 8)东半球的经度范围 20°W—160°E 东半球; 9)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往西到160°E西半球; 10)150°E与 30°W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各种形式经纬网的判读

( 1)标出其余经线的度数 (2)

A的地理坐标(, )

B的地理坐标( , ) A在B的 方向 (3 ) (4)

A的地理坐标(

, ) B的地理坐标(A的地理坐标( , ) , ) A在B的地理坐标( , ) (东、西)半球 B在A在 带(五带) (东、西)半球

B在 带(五带)

1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

1) 旋转中心轴: 地轴 2) 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上看,呈 逆时针 转;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时针 转 3) 周期:一个 恒星日 日( 23 时 56 分 4 秒) 4) 速度: 赤道 线速度最大, 两极 线速度最小;除了两极为0外,其余的角速度都约为

15度每小时 2.地球的公转

1) 旋转中心: 太阳 2) 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上看,呈 逆时针 转 3) 周期:一个 恒星年 年(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4)运行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在 一 月初,地球处在近日点,其公转速度最 快 ;在 7月初,地球处在远日点,其公转速度最 慢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是 黄道面 和 赤道面 的交角,其大小为 23°26′ 2) 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

同一时刻,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有 一 个。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 否 。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 北极星 附近。这使得太阳直射点发生有规律地移动。请在下图中填入节气(北半球)和日期:

A)从 春分 日至 秋分 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从 秋分 日至 春分 日,太

阳直射在南半球;B)从 冬至 日至 夏至 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从 夏至 日至 冬至 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C)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其周期为一个 恒星年 年(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D)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 两 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有 一 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无 (有、无)太阳直射。E)若黄赤交角变为30°,此时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为

30°,南北极圈度数为 60°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变 30°S—30°N ,热带的范围变 30°S—30°N ,温带的范围变 南北纬30°至60° ,寒带的范围变 南北纬60°至90° 。

三、地球运动(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地球的不发光不透明

2)昼夜更替的周期为一个 太阳 日,即 24小时

3)如何识别晨昏线: 自西向东,有白昼进入黑夜为为昏线,反之为

在下图中,用蓝色笔描出晨线,用红笔描出昏线

2

2.地方时

1)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约 1 小时;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 分钟。由此可得:所求地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 ± 4 × 两地经度差 。越东时间越 早 ,表示的时间的数值越 大 。所以,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 + ”号;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 - ”号。 2)时区和区时

国际上把世界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了 15 经度,人们把时区的 中央地方时 的地方时做为该时区的统一时间,即区时。中央经线的度数=区号 ×15°。

已知经度,求其所在时区:所在时区的区号=已知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

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地区时= 已知地区时 ± 时区差 。东区时间早于西区,东区区号越大时间越早,西区区号越小时间越早,所以,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 + ”号;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 — ”号。

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时刻早 12 小时,所以180°经线是日期的分界线,是人为界线;还有一条日期分界线是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是自然界线。所以,往东经过人为界线时,日期要“ 减 ”一天;往东经过自然界线时,日期要“ 加 ”一天。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 右 边偏转,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 左 方向偏转,而沿赤道运动方向 不偏 。

如图:哪些岸受到水的冲涮作用更强 乙丙 ;哪些岸受到的冲涮作用更弱,可能最终会与小岛相连 甲乙 。

四、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光始终与晨昏圈相垂直,随着太阳直射点的有规律移动,晨昏圈也发生了偏移,同时使被晨昏圈切割的昼弧和夜弧长短发生了变化,即昼夜长短的变化问题。 读图回答:

1)北半球地区在 夏至 日时,昼最长;在 冬至 日时,昼最短。 2)北半球从 春分 日至 秋分 日,昼长夜短,这段时间太阳直射在 北 半球;从 秋分 日至 春分 日,昼短夜长,这段时间太阳直射在 南 半球。

3)北半球从 冬至 日至 夏至 日,昼渐长,夜渐短;从 夏至 日至 冬至 日,昼渐短,夜渐长。

4)在 夏至 日时,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在 冬至 日时,北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

5)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 短 ,夜晚时间越 长 。

3

6)从 春分 日至 夏至 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变大;从 秋分 日至 冬至 日,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变大。 7)在春秋分时,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怎样? 昼夜平分 。此时,晨昏圈和经线的关系怎样 重合 。

8)在赤道,一年四季昼夜长短是否有变化? 没有 。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 递减 。也就是说越远离太阳直射点的地方,它的正午太阳高度值越 小 。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和纬度差的关系是 互余 。有计算公式: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2) 夏至 日时,太阳直射点移到最北,即太阳直射在 北回归线 。此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和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差最 小 ,根据1)可知,这些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值最 大 ;赤道以南的地区和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差最 大 ,根据1)可知,这些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值最 小 。 3) 冬至 日时,太阳直射点移到最南,即太阳直射在 南回归线 。此时,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和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差最 小 ,根据1)可知,这些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值最 大 ;赤道以北的地区和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差最 大 ,根据1)可知,这些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值最 小 。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划分

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时间较 长 ,正午太阳高度较 大 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时间较 短 ,正午太阳高度较 小 的季节;而春、秋季就是夏、冬两季的过渡季节。

北温带的许多国家把 3、4、5 月划分为春季, 6、7、8 月划分为夏季, 9、10、11 月划分为秋季, 12、1、2 月划分为冬季。 2)五带的划分

填入五带名称及其分界线的纬度,并且回答下列问题:

a)什么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热带 b)什么温度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寒带 c)什么温度带既无太阳直身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 d)若黄赤交角变小,此时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变 小 ,热带的范围变 小 ,温带的范围变 大 ,寒带的范围变小 。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4

搜索更多关于: 经纬网及地球运动专题复习提纲 的文档
经纬网及地球运动专题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7z1x5f9hu4mn0g1luf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