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原电池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建立原电池思维模型,进而形成研究原电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运用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探究电压产生的本质原因,从而解决双液原电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不接触,反应如何发生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难溶物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来探究电压如何形成?闭合回路如何形成 (2)通过分析单液原电池无法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的原因,改进装置引入双液原电池模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单液原电池到双液原电池的改进,学生可能体会到科学研究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单液原电池到双液原电池的建立,帮助学生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 双液原电池的模型建立
教学难点是: 双液原电池中电压产生的本质原因
情境素材 核心问题 学生活动 落实的知识与方法 回忆复习原电池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Zn+Cu2+ = 问1、设计装置实现化学能转化Zn2++Cu 为电能? 锌片溶解 C棒上有红色的铜析出
演示实验 问2、预测你设计的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在正负极上有什么现象? 问3、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有哪些是你没有预测到的? 问4、你觉得这两个反常的现象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电流在衰减 锌片和C棒上都有红色的铜析出 交流讨论 发现单液原电池存在能量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锌片上有铜析出实际就是因为一部分电子直接被铜离子获得,从而流向导线的电子减少,电流出现衰减的现象 问1、既然此装置存在问题,如何改进装置? 问2、该装置能产生电流吗? 问3:物理中电流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如何形成闭合回路? 问4、电流表的指针偏转了说明有电流产生,说明一定有电子通过导线,也说明了该装置中一定有得电子的物质和失电子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问5、指针偏转说明电子从锌片流到C棒,证明了锌片上的电子避免锌片与硫酸铜溶液接触 由单液过渡到双液 没有闭合回路 没有反应 电压和闭合回路 加导线,加溶液 加导线的有电流产生 加盐桥的也有电流产生 从物理中形成电流的条件迁移到化学原电池中解决问题 探究电压产生的本质原因 介绍:金属是由金属原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 演示实验
多,而C棒上的电子少。但是为什么锌片会源源不断的失电子呢?有什么动力促使锌不断失电子? 问6、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思考为 动画模拟 什么电子会源源不断的产生? 问7、闭合回路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锌失去电子,铜离子得到电子 思考 倾听 由于铜离子得电子,使得电子减少,锌会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又产生电子 子组成的。以锌为例说明。锌片放到水中后,锌表面的离子由于受到极性水分子的吸引作用,会进入到水层当中。此时由于锌表面离子减少,会使自由电子聚集在金属表面,使得金属带负电荷。这个过程就是锌的溶解过程。但是溶液中的锌离子也可能碰到金属表面得到自由电子,沉积在金属表面。当溶解与沉积的速度相等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 盐桥的作用是作离子导体和平衡电荷 建立双液原电池模型的装置要素维度 问1、双液电池的装置构成要素有哪些? 问2、这些要素对于形成电压和闭合回路由哪些贡献? 由于铜离子得电子形成铜单质,使得溶液中铜离子减少,钾离子就会进入硫酸铜溶液。而由于锌不断溶解,使得硫酸锌溶液中锌离子变多,氯离子就到硫酸锌溶液中 负极材料、正极材料 离子导体、电子导体 锌失电子后,电子沿导
建立原理要素维度
线到C棒,铜离子得电子,形成电压 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形成闭合回路
总结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