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
A、知识结构 B、社会发展C、教育部门的政策104 D、学生的身心发展E、课程理论【答案】BDE
51. 文化的人的心理、行为形态,具体指:( )A、学术活动B、社会生活方式C、学术机构D、精神风貌E、大众娱乐机构【答案】BD
52. 青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稳阶段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D、第二性征出现E、体型巨变【答案】ABC
53. 活动课程( )。
A、又称为经验课程B、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培养C、以儿童发展为中心D、缺点在于儿童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E、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答案】ABCDE
5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 )。
A、面向全体学生B、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C、抓住关键期D、做好阶段间的过渡E、提出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要求【答案】AB
55. 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
A、身体状况的剧变105 B、内心世界的发展C、自我意识的觉醒D、独立精神的加强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答案】ABCD
56. 下列对目标评价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
A、20 世纪 50 年代,泰勒在系统总结“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B、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C、它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D、它的一个优点是操作简单又容易见效E、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答案】ACD
57. 发生认识揭示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有( )。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E、命题运算阶段【答案】ABCD
58. 学生的本质属性包括( )。
A、学生是独立的人B、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C、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D、学生是社会中的人E、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答案】ACDE
59. 考查的基本方式有( )。
A、口头提问B、期中学期测验C、检查书面作业D、阶段学绩测验E、期末学绩测验【答案】ACD
60. 对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说法的有( )。
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
6 / 10
的影响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E、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答案】ABCE
61. 班级里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 )。
A、师生关系B、学生之间的关系C、小群体与小群体的关系D、班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关系E、小群体与个别学生的关系【答案】ABC
62. 近代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A、国家加强干预 B、重视教育立法 C、教育的世俗化D、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E、教育的多元化 【答案】ABCD
63. 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有(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E、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答案】ABCDE
64. 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107 E、操作性【答案】ABCE
65. 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等活动。
A、独立作业B、复习C、预习D、社会实践E、课外活动【答案】ABC
66. 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循序渐进原则【答案】ABCDE
67. 由班集体根据学生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是( )。
A、班规B、体育锻炼标准C、作业要求D、课堂常规E、值日生制度【答案】AE
68. 下列关于“体谅模式”的正确理解有( )。
A、采取中性立场,虚心接纳别人的观点B、教育即学会关心C、学龄前阶段是其所说的“社会试验期”D、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E、这种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很可靠的【答案】ABD
69. 墨家认为,对于知识获得的途径,有( )。
A、 亲知 B、闻知108 C、见知D、行之E、说知【答案】ACE
70. 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
A、将心比心,促进学习B、民主平等,和谐亲密C、共享共创,教学相长D、兴趣广泛,共同发展E、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答案】ABCDE
71. 文艺复兴后出现了很多人文主义思想家,他们都很重视教育问题。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些是他们的教育主张( )。
A、关心儿童,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B、重视体育和美育C、主张扩大教
7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