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宝盖头遮住了外面寒风冷雨;一横三撇是家中的期盼;向外的两撇是在外的人对家的眺望;一个竖钩把全家紧紧系在一起。 请说说,你觉得“家”是什么? 比如:家是地域---我的家在黄岛
家是一群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我 家是吃饭的地方---回家吃饭咯。 家是……. 学生回答:
家是柔软的床。
家是被欺负受委屈的时候,可以哭泣寻求安慰的地方。 家在我眼里是热乎乎的火炕。
家是一个港湾,一片蓝天,一把伞,一个安乐窝等。 教师总结:
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地域、住所、吃饭的地方、安乐窝都反映了家庭的某一侧面。一般来说,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而进入开放的空间—“家”还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据生活体验说出对家的感受。然后由对家的认识导入新课教学,引出“家”是生命的居所,培养爱
我主动 我参与 我体验 我成功6
家、爱父母的情感。 探究一:
“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每一个人都来自家庭,没有家庭就没有我们的存在。 师生探讨以下问题:
1、从小到大,你还记得父爱和母爱感动你的那些瞬间吗?请分享一二。
2、想一想,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教师总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与分享,激发学生对于家深刻的热爱之情,帮助学生学会爱,形成正向的情感表达。 探究二:
阅读教材73页的故事。讨论回答问题: 1、 为什么富翁说那是房子,我没有家?
2、 为什么中年男子找到了女儿才认为自己又有家了? 学生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家不仅是房子、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心灵的港湾,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设计意图:通过感悟两个小故事,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关注亲情之爱,激发学生体悟家人之情,懂得家的另一层重要意义。 探究三:
我主动 我参与 我体验 我成功7
展示春运图片
中国的春运,可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1、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2、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中国春运这一特有现象,让学生明白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探究四:
播放视频《家风是什么》,请学生思考:
1、视频中提到了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家规、家训? 2、说一说,你的家里有哪些必须要遵循的要求? 学生分享交流。
教师总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家规”“家训”的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的家庭美德内容,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主动 我参与 我体验 我成功8
出示漫画和法律条文,思考:孝亲敬长仅仅是道德要求吗?法律对孝亲敬长有哪些规定? 学生分享交流。
教师总结:孝亲敬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设计意图:针对当前社会中部分子女不孝敬老人的现象,给出了法律的相关规定,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孝亲敬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自觉履行的法律义务。帮助学生明理践行,增强法律意识。 探究五:
播放视频《201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学生思考: 1、视频中的哪个场景最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受。
2、反思己身:我们的孝心距离孝行还有多远?拿起笔,在75页下方,写下你想对爸妈说的话。 学生分享交流。
教师总结: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设计意图:通过孝心少年的榜样力量,对学生在意识和行动两个方面进行孝亲敬长的引导与教育。 盘点提升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请分享。 教师寄语
我主动 我参与 我体验 我成功9
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享受着家里的爱与温暖,我们更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小家相亲相爱到永远,让我们的大家繁荣昌盛。
设计意图: 情感升华。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任何一次出课都是我学习的大好机会。这节课,我反思如下:
1、基础知识采用了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2、整堂课中能够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的角色定位,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评价公正激励性,创设了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平等、安全,愿意表达其感受和心情。
3、在交流感悟环节,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注意了渲染气氛,抓住了一些感人的情境,以学生在交流中思维火花的碰撞为切入点,尽可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更深的触动。并对学生的观点及时进行适当点评、提升,从而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关注亲情之爱,激发学生体悟家人之情。
10 我主动 我参与 我体验 我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