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闽侯大学城商业区空间分布的变化调查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3 5:14: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闽侯大学城商业区位空间分布调查

一、实践目的

城市地理学是以城市、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要想透彻的理解课本内容,必须加强实践锻炼,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和整理、独立的判断和预测,最后将所分析结果付诸于实践报告。通过实践,总结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可以较快的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本实践重点在于加深理解城市化近域推进的空间分布形态和景观特征以及伴随而来的社会问题,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相关概念。通过实地调查,培养独立的综合分析与区域分析能力,尤其是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从而促进智能的全面发展。在熟悉有关理论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并运用所学城市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其中重点要掌握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理论、城市化及其对域结构的影响、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理论等。

二、实践意义

闽侯大学城作为福州市主要大学的聚集地,担负着促进福州市未来发展的重责:加强优秀企业同高校在研究上的合作与联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创新成分,带动周边经济发展闽侯大学城作为福州市主要大学的聚集地,担负着促进福州市未来发展的重责:加强优秀企业同高校在研究上的合作与联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创新成分,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因此大学城的建设对文化氛围的营造、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城商业空间是大学城整体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空间与教学空间、生活空间、交通空间、生态空间等其他城市空间共同组成了大学城市空间。商业活动是大学城最为活跃的元素之一,是整个大学城城市氛围的组成部分,对大学城消费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尤其对大学城师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交往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大学城的商业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将极大促进大学城协调健康发展。

三、实践时间、地点及小组成员

四、实践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以“中心调查法”为重点,针对闽侯大学城中五所高校:福

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对它们的在校生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并利用统计学原理分析数据,绘制商业点的空间罗伦兹曲线,分析其空间分布集散度,运用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进行分析,提出若干优化意见。

五、实践内容

(一)闽侯大学城总体概况

闽侯大学城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气候条件良好,位于上街平原,地势平坦。它是地处福州市闽侯县中南部的上街镇,整个大学新校区规划用地目前已经达到1400公顷,征地范围涉及上街镇18个行政村。从上街镇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上街镇位于闽江南岸,是福州的西大门,与福州市区仅一江之隔,境内有316国道、324国道纵贯,从镇中心区域到福州较为便捷, 是福州的卫星城镇之一,而大学城正好坐落于上街镇的农村腹地。 1、大学城建设前概况

在福州大学城建设前,福州市上街镇的乡镇工业规模虽有扩展,但传统的农林牧渔业仍占统治地位,且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乡镇企业也以手工业居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的基础不稳。 2、大学城建设后概况

近年来,上街镇的经济社会格局受到大学城的辐射,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首先, 针对日益缩减的耕地面积,积极调整了农业结构,蔬菜、瓜果、禽畜、花卉等产业主导地位日益增强。2005年农业产值7500万元,粮食总量442吨,果蔬总量11570吨,肉蛋奶总量2138吨,水产养殖222.67公顷,水产品总量2850吨,比2004年增长7.7%,可见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其次, 它充分发挥近郊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基本形成了以商贸、房地产为龙头;高科技、无污染工业为辅翼,商业和工业互相促进的新产业格局,拥有电子、化工、食品、鞋帽、茶叶、家具、工艺美术等产业12类。最后,大学城建设后,产业中商业的拉力日益突显。

(二)商业区分布现状调查分析

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消费水平较低、消费频率较高、消费目的单一和消费类型多样等特征,大学城商业内部空间结构也具有相应的特征。与大都市商业区业态构成的多样性相反,这里的业态相当单一,几乎由单个的个体小商户经营。由于大学城商业点的经营方式相差无几,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本实践报告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

1、经营范围狭窄、存在服务盲点

大学城现有商业区主要经营小型餐饮、服装、日常用品供应以及简易娱乐设施,缺少综合型购物商场、金融机构等。并且由于布局的不合理性,导致整个商业辐射区存在着空白点。在针对大学城商业布局完善的问卷调查中,分别有 45.13%和 29.3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增设大型商场和休闲娱乐中心,说明大学城商业区的产业结构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要求以及文化要求。 2、布局杂乱

现有商业区主要是依附各高校而建,其经营方向尚未归类,而且存在大排档、地摊等不固定的经营模式。

由于闽侯大学城地处郊区,原多数面积为耕地,现有商业点多是在大学城建设后,由于市场的调节机制而零时设立的,因此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从图1可以看出,有42.92%的在校大学生将区位、交通作为自己选择商业网点的首要因素。因此,改善现有布局,以距离最优为原则对现有商业点进行布局。

根据实地调查获取数据,选取“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这五所高校及高校所在地周边的商业点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域,做出空间罗伦兹曲线对其分布集散程度进行分析,从图 2 可以看出餐饮业、零售业、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相对均匀,休闲娱乐的分布则相对集中。此外,在调查中发现餐饮业和零售业商业点的数量相对较多,而休闲娱乐商业点的数量明显较少,不能满足大学城居民的文化娱乐要求,并且由于分布的集中性,阻碍了大学城各高校间的文化交流。 3、管理落后

在每月消费分配中,大学生的消费对象相对集中,其中零售业所占的比例高达 57.36%,其中消费主要集中在日用品消费中。而大学城商业区目前无论针对哪一种产业都缺少了规范化管理,特别是缺少了关于饮食卫生、售后服务等保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时,有46.86%的同学选择校内超市,36.61%的同学选择学校附近的零售点,只有少数的16.53%的同学会选择外出市区进行购物。因此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改善大学城商业布局管理势在必行。 4、发展瓶颈

闽侯大学城的路网建设虽已基本完成,但由于地处郊区,基础实施不完善,导致人们出行方式单一,有82.37%的同学选择公交作为出行方式,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也多数集中在公交站点附近或学校附近,以致远离公交站点、远离学校

的商业点的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

根据《大学城区域总体对外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模式从空间上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与中心城的快捷公交网络,采用公交专用道和大站快车的方式;第二个层次是区内的公交服务网络,并通过公交换乘枢纽完善两个层次网络间的衔接联系。区内基本采用环形公交线路的方式进行组织,公交服务网络由换乘中心--公交线路组成,保证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米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45%,以500米半径计算不小于85%。但目前,大学城区域的公交路线主要有43路、48路、55路、123路和96路等,存在着路线单一、班次少的缺点,无法满足在校生的出行要求。其中以贯穿大学城新区的路等,存在着路线单一、班次少的缺点,无法满足在校生的出行要求。其中以贯穿大学城新区的48路为例,据实地测算,平均每30分钟发车一次,并存在发车时间不稳定的问题。因此,交通的限制,成为在校大学生选择购物点的重要决定因素。

(三)商业区空间布局的建议

由于闽侯大学城现有商业区存在着以上缺陷,为了实现大学城商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各高校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确保商业的空间布局中贯彻人文化的理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大学城与市区的互动

大学城在校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消费潜力的群体,只有通过与外界的不断交流才能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城市边缘区应着力加强设施建设,促进大学城与城市的互动,保证大学城人流、物流的畅通性和及时性。交通是各种要素流动的载体。因此,要优先完善边缘区的交通设施。具体地,应增加大学城与市区联系的公共交通的数量,增设公交路线的条数,以降低大学城与城市互动的通勤成本。

2、新商业街的布局

通过实地考察大学城现有商业区的业态分布,内部构成,并从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资料中得出现有商业街独有的利用特征:消费主要以距离优先为原则,消费目的单一、单次花费总额低但出行频率高等。因此建议新的商业区布局考虑几点: (1)商品市场的定位

问卷调查显示,月消费总额在400元以下者占15.84%,400-600元者占 43.21%,600-800元者占30.86%,月消费总额在 800元以上的只占 10.08%。总体来说,大学城在校生的消费能力并不高,对于高价位的品牌商品的购买力低,因此建议新设的商场以中等价位的商品为主,并注重商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

闽侯大学城商业区空间分布的变化调查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8ebq22dyr3j4lf875m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