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分离定律 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②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2.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为隐性性状。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3∶1,在测交实验中后代的表现型比约为1∶1。 4.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5.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显性的表现形式: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
对应学生用书
P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它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
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父本和母本 对母本人工去雄: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 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父本的花粉撒在母本雌蕊的柱头上 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的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 P(亲本) 紫花×白花 ↓ F1(子一代) 紫花 ? F2(子二代) 紫花∶白花 比例接近 3∶1 1.举例说明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关系,如何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提示:身高是性状,高和矮是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可以根据此定义来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2.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举例说明。 提示:(1)杂交实验中,F1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自交实验中,子代若出现新性状,则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实例:若紫花豌豆×白花豌豆→全是紫花,则紫花为显性; 若紫花豌豆×紫花豌豆→紫花、白花,则白花为隐性。 3.如何区分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通过实例说明。 提示:(1)杂交: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异花授粉。 (2)自交:紫花豌豆自花授粉。
(3)正交和反交:若“紫花作母本×白花作父本”为正交,则“紫花作父本×白花作母本”为反交。
1.杂交实验常用符号及含义 符号 含义 2.遗传学杂交实验的相关概念辨析 (1)交配类:
P 亲本 F1 子一代 F2 子二代 ? 自交 × 杂交 ♀ 母本或 雌配子 ♂ 父本或 雄配子 ↓ 产生 下一代 ①P具有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是紫花?②???隐性性状是白花说明 ③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 ④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 方式 杂交 含义 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方式 表示式 AA×aa Aa×AA AA×AA Aa×Aa 正交:甲(♀)×乙(♂) 反交:乙(♀)×甲(♂) 自交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方式 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正、反交是相对而言的 正交与反交
[特别提醒]
(1)能表现出来的性状不一定是显性性状。如隐性纯合子(cc)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2)理解相对性状要抓住“两个相同”和“一个不同”。“两个相同”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一个不同”是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同种生物)的紫花和白花(花色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1.孟德尔的假设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即基因)控制的。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
(3)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
(4)基因在细胞中独立存在、互不混杂。
(5)F1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如下:
雄配子 雌配子 1/2C 1/2c
CC Cc cc(基因型) 1__∶__2__∶__1(基因型比例) 紫花 ∶ 白花(表现型) 3____ ∶____1(表现型比例)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模拟内容:
①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②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③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组合。
1/2C 1/4CC紫花 1/4Cc紫花 1/2c 1/4Cc紫花 1/4cc白花
(3)结果和结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