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为:CC∶Cc∶cc≈1∶2∶1。 ②彩球代表的显隐性数值比为:显性∶隐性≈3∶1。 4.分离假设的验证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测交验证: ①遗传图解:
②实验结论:测交实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1.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随机从F2中选出4株豌豆,是否一定是3株开紫花和1株开白花?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3∶1的分离比是在对F2中开紫花和开白花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时分析得出的数量关系,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于3∶1,否则有可能偏离这一比例。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请分析F2中基因型及比例,开紫花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各是多少?
提示:(1)F2中基因型及比例:CC∶Cc∶cc=1∶2∶1。 (2)紫花(CC和Cc)中纯合子(CC)占1/3,杂合子(Cc)占2/3。
3.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抓取小球时为什么要暗箱操作,且随机抓取小球? 提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你认为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应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1)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雌(或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2)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3)子二代各个体存活率相等; (4)基因间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 (5)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1.孟德尔的科学探究过程
??与白花豌豆的杂交实验 P 紫花?♀?×白花?♂? ?
↓
?F 紫花
观察现象?F紫花 白花
?705 ∶ 224≈3∶
?现象: ?1?F表现出显性性状?2?F出现性状分离???3?F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12
1
2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紫花豌豆
提出问题: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且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呢?
?????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分离假设的验证: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
得出结论?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
?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特别提醒]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分离定律实质:
①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控制同一性状
②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原核生物或非细胞结构生物不进行有性生殖。
③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有规律性的变化,而原核生物细胞拟核内无染色体。
2.遗传学相关概念辨析
(3)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3.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归纳 (1)测交法:
F1×隐性纯合子?子代性状分离比1∶1?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2)自交法:
F1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3∶1?F1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3)花粉鉴定法:
①过程: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取F1的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酒,显微镜观察花粉颜色。
②结果:一半花粉呈蓝色,一半花粉呈褐色。 ③结论: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1.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型完全一致的现象。 2.不完全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型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3.共显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请分析纯种红花与纯种白花杂交,F2的表现型只有红花和白花,它们的比例约为3∶1。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正确。如果是完全显性,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1(或1∶3),如果是不完全显性,F2的表现型可能有3种,比例约为1∶2∶1。
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三种类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
显性的相对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