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测量项目方法及工具
一、回转窑轴线度的测量
在诸多影响回转窑正常运行的因素中,回转窑筒体轴线是回转窑的最重要参数。正常的回转窑轴线应该是一条直线,但是实际上,由于长期在恶劣环境里运转,回转窑的轮带和托轮会发生相互磨损,加上回转窑的基座发生沉降,回转窑每一档的位置必然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轴线的直线度。如果回转窑不在一条直线上运转,反过来也会加剧轮带与筒体之间的磨损,增大回转窑运行的阻力,降低回转窑的运转率.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问题。现将回转窑轴线测量方法及需要工具介绍如下: 1、测量的工具
1)、水准仪:精度要求±3mm/Km 2)、经纬仪:不低于国家J6技术标准 3)、标尺:精度±1mm
4)、水平尺(精度0.02/200)、拐尺、钢卷尺、塞尺(精度为0.01mm) 5)、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
6)、测量仪器应按GB/T3161-2003、GB/T16455-2008及GB/10156-1997的规定定期检定。
7)、气候条件:测量应在无雨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为6m/s以上停止测量。 2、测量的方案及内容
1)、测量回转窑轮带及托轮的实际直径
用千斤顶将轮带顶起,用钢丝测量法获得轮带的周长,计算出轮带直径;用同样方法测量托轮的直径,测量完成后可提供各档位轮带及托轮实测直径。 2)、测量回转窑轮带与筒体之间的顶间隙
在窑筒体冷态下,运用塞尺及游标卡尺对筒体顶部垫板及轮带内圈之间距离进行测量,得到轮带与筒体之间顶间隙δ。各档位轮带及筒体垫铁顶间隙示意图详见图1。
第 1 页 共 10 页
3)、测量回转窑筒体轴线垂直直线度 (1)、垂直直线度测量原理
利用水准仪建立一个水平基准面,由标尺读取轮带或筒体正上方最高点相对于水平基准面的高度,并根据轮带的直径以及轮带与筒体之间的顶间隙,计算出回转窑各档支承处筒体中心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高差,得出筒体轴线的垂直直线度。
(2)、测量的方法及有关数据
①、测量方法:在窑筒体轴线上方合适位置架设水准仪,使用标尺垂直于窑筒体轮带测量点上表面,通过水准仪读数。测量原理图及各档轮带最高点到水平基准面的测量数据h详见图2。所需测量数据包括最大跳动量T1、平均值P1、顶间隙δ及总值H1。
第 2 页 共 10 页
水准仪水平测量面ⅢⅡⅠ图2垂直直线度测量原理图
②、最大跳动量(T1)按公式(1)进行计算 T1=hmax- hmin…………………(1) 式中
T1—回转窑轮带或筒体的垂直径向最大跳动量 hmax—共测n组数据中各档所测h的最大值 hmin—共测n组数据中各档所测h的最小值 ③、平均值P1按公式(2)进行计算
P1=(h1+h2+…+hn)/n…………………(2) 式中 P1—平均值
h—轮带或筒体最高点到水平基准面测量数据 n—共测数据组数
④、总值H按公式(3)进行计算 H=P1+r+δ…………………(3) 式中
H—窑轮带或筒体中心点到测量基准面的距离 P1—平均值
第 3 页 共 10 页
r—轮带或筒体的实际半径 δ—轮带与筒体之间顶间隙
⑤、回转窑Ⅱ、Ⅲ档相对于Ⅰ档理论标高差△H按公式(4)进行计算。 △H=C×B…………………(4) 式中
C—相邻两轮带之间的距离 B—回转窑筒体安装斜度
⑥、轮带或筒体中心点偏差△n按公式(5)进行计算 △n=HIn+△Hn-HI…………………(5) 式中
△ n—轮带或筒体中心点相对于Ⅰ档实测中心点垂直轴线偏差; HIn—窑轮带或筒体中心点到测量基准面的距离; △Hn—Ⅱ、Ⅲ档相对Ⅰ档理论标高差△H HI—Ⅰ档轮带中心点到测量基准面的距离 4)、测量回转窑筒体轴线水平直线度 (1)、水平直线度测量原理
利用经纬仪在回转窑的一侧建立一个与窑头和窑尾托轮底座中心连线平行的铅垂基准面,测量轮带或筒体相对于垂直基准面的水平尺寸,计算出轮带或筒体中心的水平位移情况,得出筒体轴线的水平直线度。
(2)、测量方法及有关数据
①、测量方法为:在窑筒体侧面窑头合适位置架设并调整经纬仪,使标尺垂直于轮带或筒体测量点切面,通过经纬仪读数。测量原理图及各档轮带或筒体侧边切点到水平基准面的测量数据详见图3。所需测量数据包括最大跳动量T2、平均值P2、总值H2。
第 4 页 共 10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