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活动化教学策略激活品德教学
作者:王珏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11期
摘 要:新课程要求品德课要体现生活性和活动性。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考核评价”三方面,对活动化教学策略进行实践探索,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激活品德教学。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品德教学;评价
新课程要求品德课要体现活动性,强调“活动”是教和学的基本形态。的确,小学品德教学实施活动化策略,可以给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人。 一、课堂教学活动化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儿童理解发展的关键。如果没有儿童的活动,就不可能建立知识结构。”实践证明,只有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载体,才能张扬、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生成和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 1.感受体验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创设体验活动情景,让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鼓励儿童主动体验感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注意交通安全”这课,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来到马路边,缩短了他们时空的距离,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在真实的交通情境中学习交通知识。
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我们可以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来创设媒体情境,以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例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教育学生在他人有困难之时,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上课时,播放一段“抗洪救灾”的录像,学生目睹着滔滔洪水肆虐大江南北,灾民们流离失所……同学们眼睛湿润了;接着,屏幕上又出现了万众一心救灾的场面:钢铁战士在洪水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人墙,各界人士纷纷为灾民们捐款、捐物……同学们深受感动,由此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 2.开放实践活动。
“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开放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室外场所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爱护花草树木”一课,要求学生知道花草树木的作用和如何爱护花草树木。教师可带领学生来到室外,站在花草树木中,引导学生交流它们的作用,并请他们在情境中模仿表演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