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工商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图4-12 DASHBOARD统计图
除实时统计外,Flexsim还建立了与Exsel表格的接口,在仿真结束后,通过统计菜单下的状态报告输出Exsel状态报表,模型的状态报告直观地反映了模型中各实体的各种状态,为改进和优化提供了依据。利用模型提供的仿真实验控制栏,设置仿真为终止型仿真,仿真时间8小时,该统计报告以Exsel表格的形式导出。仿真后结束后,在软件菜单栏中选择“统计”,在下拉菜单中单击“报告与统计”,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状态统计类型。用户可在报告中选择要填加的变量,如图4-13所示。
图4-13 选择报告与统计中的变量
16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点击“生成报告”,生成系统状态报告,经多次仿真并综合后得到如表4-2所示。 表4-2 系统状态报表
4.5.2 仿真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表4-2统计的数据,找出系统规划时的问题所在,分析结果如下: (1)两个处理器和两个操作员的空闲时间时间太长,利用率低下,存在设备闲置的状况,并且增加了企业的资本投入,优化时可以考虑给予精简。
(2)虽然堆垛机的利用率比较高,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但几乎满载运行,对堆垛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优化时可以修改堆垛机的参数,避免满负荷运行。
(3)三个传送带发生了不同程度堵塞现象,这表明下游的堆垛机不能及时的处理传送带上的货物,考虑到堆垛机使用率比较高,故考虑增设暂存区,能对货物的处理起到缓冲的作用,使货物及时离开传送带。
4.6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化
一般认为设备的利用率保持在60%到85%之间是最好的,此时设备即得到充分的利用又不至于满负荷运行;同时期望阻塞率为0%,因为这表明上下游不存在瓶颈问题,系统各环节运行流畅。故为了使系统达到上述效果,需要进行改进优化操作。
优化的依据是仿真模型运行后生成的状态报表,依据生成表4-2的数据,了解到系统部分实体存在诸如利用率不高,堵塞等问题。针对两个处理器和操作员的空闲时间过长,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各减少一个的方案;设置堆垛机的水平最大速度为3m/s,避免满载运行;货物到达传送带的末端时,堆垛机不能及时将货物送走,产生货物在传送带扎堆的问题,增设暂存区,缓冲上下游处理的压力。模型优化布局如图4-14。
17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图4-14 模型改进布局图
多次运行修改后的模型,形成全局状态表,经分析综合后形成表4-3。
表4-3 优化后系统状态报表
自动化立体仓库模型修改前后主要设备利用率的对比情况如下:根据初始设计时和修改模型后得出的状态统计表,抽取出相关主要设备的利用率形成表4-4和表4-5。仿真模
18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型试运行主要设备的实验统计数据如表4-4所示。
表4-4 主要设备试运行统计表 设备 处理器5 处理器338 堆垛机 9 堆垛机10 传送带12 传送带13 传送带14 操作员339 操作员340 运行状况 利用率29.34% 利用率27.80% 利用率91.01% 利用率88.26% 阻塞率20.92% 阻塞率10.07% 阻塞率14.06% 利用率15.31% 利用率15.66%
根据模型存在的问题,改进和生成报告,抽取出主要设备实验数据,如表4-5所示。
表4-5 主要设备优化后运行统计表 设备 处理器5 堆垛机9 堆垛机10 传送带12 传送带13 传送带14 操作员340 运行状况 利用率57.23% 利用率77.43% 利用率80.31% 阻塞率0.00% 阻塞率0.00% 阻塞率0.00% 利用率21.65%
为使数据看起来更直观,对比更明显,综合表4-4和表4-5,生成下表4-6。
表4-6 优化前后统计表
设备 处理器5 堆垛机9 堆垛机10 传送带12 传送带13 传送带14 操作员340 运行状况(前) 利用率29.34% 利用率91.01% 利用率88.26% 阻塞率20.92% 阻塞率10.07% 阻塞率14.06% 利用率15.66% 19
运行状况(后) 利用率57.23% 利用率77.43% 利用率80.31% 阻塞率0.00% 阻塞率0.00% 阻塞率0.00% 利用率21.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