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的含义及特点
(一)传统的存款类型
传统存款类型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类。
1.活期存款:可由存户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款,没有明确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客户取款时做事先的书面通知。也被称为支票存款。
特点是:具有货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能提高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是银行扩大信用、联系客户的重要渠道。 2.定期存款:客户和银行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期限多为:7天,3个月,6个月,1年或1年以上不等。定期存款一般到期后才能提取。对于到期未提取的存单,按照惯例银行不对过期的这段存款支付利息。
特点是:是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利率高于活期存款,营业成本低于活期存款,可以为银行带来较多的收益。
3.储蓄存款:我国的储蓄存款专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的所有存款都不能称之为储蓄存款。
存款管理:数量要求、质量(稳定率、存货比率、成本率)
存款的经营管理包括数量和质量。 数量方面主要是扩大存款的规模,从宏观上看影响因素有储蓄存款的变动,企业存款的变动;从银行经营管理角度看存款量应限制在其贷款的可发放程度及可吸收存款的成本和管理负担承受能力的范围内。 质量方面包括三个目标:
1、 提高存款稳定性:存款沉淀性——银行中长期资产和高盈利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指标: 活期存款稳定率=(活期存款最低余额/活期存款平均余额)*100%
活期存款平均占用天数=(活期存款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存款支付总额 2、 调节存款运用率:贷款/存款的比率→70%-75%左右
3、 降低存款成本率
商银存款成本构成:利息成本,营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资金成本(利息成本+营业成本),可用资金成本(是确定银行盈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分析重点),相关成本(风险成本,连锁反应成本),加权平均成本,边际平均成本
存款成本(概念、计算公式)
⑴ 利息成本:银行按约定的存款利率,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存款者的报酬。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两种
(2)营业成本(服务成本,其他成本):除利息成本以外的其他所有营业开支。
(3)资金成本:银行为吸收存款而支付的一切费用。 (4)可用资金成本(转移价格):是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承担的全部成本。是确定银行盈利性资产价格的基础。是银行经营中分析的重点。因为银行吸收的存款资金不能全部用于盈利性资产,必须在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必要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之后才能实际用于贷款和投资。
(5)相关成本:与增加存款有关,但未包括在以上四种成本中的支出。包括风险成本和连锁反应成本。
(6)加权平均成本:所有存款资金的每单位平均借入成本。
(7)边际平均成本:银行每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9
存款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1、 存款结构与成本选择:一般而言,存款期限长,银行须支付的利率较高,因而存款的成本较高;存款期限短,支付的利率较低,因而存款的成本较低。 2、 存款总量与成本的关系
同向组合:存款总量↑↓→成本↑↓ 逆向组合:存款总量↑↓→成本↓↑
总量单向变化:存款总量↑↓→成本不变 成本单向变化:存款总量不变→成本↑↓ 借款
短期借款的类型、特点及基本管理要求
(1)同业拆借:金融机构之家的短期资金融通,主要满足流动性需求。
特点:同业拆借是无形市场;同业拆借的利率一般以高于存款利率、低于短期贷款利率为限。央行并没有确定拆借利率。隔夜拆借一般不需要抵押。
管理要点:拆出资金以不影响存款的正常提取和转账为限,拆入资金必须以本身短期内的还债能力为度。
(2)回购业务: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
特点:期限1天~半年;交易标的多为政府债券;利率稍低于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可交易双方直接成交,也可通过经纪人间接成交;交易金额一般较大,且不需缴纳存款准备金。 管理要点: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工具。
(3)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贷款和再贴现。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信用放款,也称直接借贷;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也称间借贷款。 特点:央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构成具有成倍派生能力的基础货币;该类借款只能用于调剂头寸、补充储备不足和资产的应急调整,不能用于贷款和证券投资。目前我国商行向央行借款主要是以再贷款为主
(4)转贷款和转贴现。转贷款:商业银行把抵押贷款出售给其他银行,以获得资金;转贴现:商业银行在二级市场上卖出未到期的贴现票据以融通资金。
管理要点:业务处理相对较为复杂,使用时要考虑各种相关因素,有限制地,合理利用这一融资渠道。
(5)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特点:最典型的国际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完全自由开放,借款条件灵活且不限用途;存款利率较高,放款利率较低;资金调度灵活,手续简便。 没有抵押
(6)大面额存单
可以转让,较高利率,兼有活期存款流动性和定期存款盈利性的特点,期限在一年以内
短期借款的特点:
1.对时间与金额的流动性要求明确;银行可以对此事先把握,又可以有计划地加以控制,因此为负债管理提供了方便。
2.由于每笔借款的平均余额远远高于存款的平均余额,因此短期借款对流动性需求相对集中;银行如果不能在约定期限中还款,则会因为丧失信誉而难以继续经营。
3.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一般情况下,短期借款的利率会高于同期存款,且利率与金
10
融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短期借款的利率不稳定、变化较大,银行需要加强对其的成本分析与控制。
4.主要用于解决短期资金不足。短期借款的特点是期限短,因此主要是为了调剂头寸,解决银行临时性资金不足。
短期借款的中长期借款的含义、类型、
(1)资本性债券:银行为补充资本金不足而发行的金融债券。
(2)一般性债券:主要为银行筹集用于长期贷款与投资的中长期债券。a.担保债券和信用债券 b.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c.普通金融债券、累进利息金融债券和贴息金融债券 d.附息金融债券和贴现金融债券
(3)国际金融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面额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券。 a.外国金融债券,eg:我国金融机构在日本的东京市场发行的日元债券 b.欧洲金融债券,eg:我国银行在伦敦市场发行的美元金融债券 c.平行金融债券:一个国家的银行同时在不同国家发行的几笔金融债券
发行金融债券的意义。
(1)金融债券突破了银行原有存贷关系的束缚。它面向社会筹资,筹资范围广泛,既不受银行所在地区资金状况的限制,也不受银行自身网点和人员数量的束缚。
(2)债券的高利率和流动性相结合,对客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银行筹资的速度和数量。同时发行债券所筹的资金不用缴纳法定准备金,这也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发行金融债券做为商业银行长期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使银行能根据资金运用的项目需要,有针对性地筹集长期资金,使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保持对称,从而成为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
名词解释
1. 可用资金成本
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主要成本。 2. 边际存款成本
是指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4. 大面额存单
是银行负债证券化的产物,是西方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短期债券筹集自己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可以转让,并且有较高的利率,兼有活期存款流动性和定期存款盈利性的特点。 5. 再贴现
也称间接借款,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 6. 回购协议
是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是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第四章
资产的构成与作用:(不同类型的概率、特点、计算)
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11
作用:
第一,保持清偿力,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可直接用于应付提现和清偿债务的资产,现金资产正是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的资产淮备。
第二,保持流动性。由于是信用企业,流动性的保持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扩大业务、增强实力、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维护和提高其信誉的保证。 现金资产
库存现金:商业银行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主要用来应付客户提现和银行本身的日常零星开支。①所处经济区域情况;②现金收支规律;③营业网点的分布情况;④后勤保障条件;⑤与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距离、交通条件和发行库的规定;⑥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要求。 在中央银行存款: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包括
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按照法定比率向央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最初目的是使银行备有足够的资金,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产生清偿力危机,后来逐渐演变为央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具有强制性
超额准备金:
广义~:存款数额-存款数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被视为商业银行的可用头寸。 狭义~:商银存款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银行日常支付与债权债务清算,因此也被称为商银的备付金或清算存款。
存放同业:是商银为了便于在同业间开展各种代理业务、结算支付等,而将其存款放于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业务活动。包括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 在途资金
基础头寸(可用、可贷头寸含义、关系)
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主要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两种。另外,依据层次来划分,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可以分为基础头寸和可用头寸。
①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是商业银行随时可以动用的资金,是商业银行一切资金清算的最终支付手段。计算公式:
基础头寸 = 库存现金+ 超额准备金
库存现金与超额准备金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②可用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全部可用资金,包括基础头寸和银行存放同业的存款,可贷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以用来发放贷款和进行新的投资的资金,它是形成银行盈利资产的基础。从数量上看,可贷头寸等于全部可用头寸减去规定限额的支付准备金之差。
现金资产 流动性管理(影响因素)
银行对于流动性的要求实际上是:一要保持适当规模,二是要在银行需要的时候足额供给,而在不需要的时候,这部分资金最好能够拥有其他用途,可以为银行带来盈利。
(一)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流入的流动性供给 > 流出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盈余 流入的流动性供给 < 流出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赤字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供给与需求 资金来源(供给增加) 客户存款增加 非存款负债增加 资金运用(需求增加) 客户提取存款 偿还非存款负债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