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柳宗元的妻子杨氏,也是这些优秀的女性中的一个杰出代表。据柳宗元《亡妻弘农杨氏志》中记载:“夫人自幼及笄,依于外族,所以抚爱视遇者,殆过厚焉。夫人小心敬顺,居宠益畏,终始无骄盈之色,亲党难之。五岁,属先妣之忌, 饭僧于仁祠,就问其故,媬傅以告,遂号泣不食。后每及是日,必遑遑涕慕,抱终身之戚焉。”以及:“夫人既归,事太夫人,备敬养之道,敦睦夫党,致肃雍之美。主中馈,佐烝尝,怵惕之义,表于宗门。太夫人尝曰:“自吾得新妇,增一孝女。” 况又通家,爱之如己子,崔氏、裴氏姊视之如兄弟。故二族之好,异于他门。由此可知,杨氏不但深的柳宗元赏识,伉俪情深,而且非常贤惠孝顺,得到了柳氏家族的认同。但是,杨氏却在贞元十五年,病逝于长安永宁里。死时年仅23岁。据《亡妻弘农杨氏志》记载:“然以素被足疾,不能良行。未三岁,孕而不育,厥疾增甚。明年,以谒医求药之便,来归女氏永宁里之私第。八月一日甲子,至于大疾,年始二十有三。”而中医认为,以上种种症状,从本源上看是水谷之精气补充不足(营养不良),导致气血不足,进而身体虚弱。终于,几年间病情愈加严重,后来酿成大疾,不幸而亡。
柳宗元二姐,适河东裴墐。据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中记载:“其为子道也,孝以和,恭以惠,取与承顺,必称所欲。先君与太夫人恩遇尤厚,故夫人侍侧,无威怒之教焉。天祸弊族,夙遭大故,我诸孤奉太夫人之养,不敢图死,至于复常。夫人三岁无汤沐,无盐酪,顿踊叫号,哀彻天地外除发不胜笄,体不胜带。太夫人泣而命之,固犹不食,朝夕谕诲,仅而济焉。从中可以看出,裴氏天生具有仁孝礼顺之德。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却因患有骨髓之疾①不愈,年始三十,贞元十六年三月十三日终于光德里。更让人痛心的人的是,裴氏生子三人,次子崔六,柳氏去世后50天而夭折。幼子崔七,柳氏去世前8个月而夭折。唯有长子崔五(疑即裴銑)幸存。
同样,柳宗元的叔母陆则(762-796),也仅仅享年三十五岁。据柳宗元《叔妣吴郡陆氏夫人志文》记载:“夫人生而柔,笄而礼。会伯舅为河南尹,撰择僚寀,谓我文学掾仲父,士林殊英,儒流推高,故夫人归于我。夫人之志也,温顺以承上,冲厚以字下,不敢逾于冢归,不敢侮于臣妾是宜允膺福寿,集成母仪。禀命不淑,享年三十有五,贞元十二年十一月。己亥,终于长安太平里第”而陆
①《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骨髓之疾,实钟于身.” 柳宗元.柳河东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2006.140
5
则去世时还留下两个尚在幼年的孩子,让人十分惋惜。“夫人生男一人曰曹婆,幼孺在抱,委縗就位,女一人曰喜子,匍匐襁褓,寄妇人之手(《叔妣吴郡陆氏夫人志文》)。”
柳宗元的姑姑陈君夫人,一样是壮年而逝。据柳宗元《亡姑渭南县尉陈君夫人权厝志》中记载:“ 吾生四十有四年,为陈氏介妇九年,谨饬不怠,以至于此,命也。既成妇矣,宜祔于皇姑,从兆于三原,然而不幸中道而有痼疾??”从中可以看出,陈氏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的操持家务,劳累日甚,终于积成痼疾,中道而亡。 她去世后,柳宗元的姑父心痛异常,对她万分怀念:“陈君??,授于宗元曰,子之姑,孝于家,移于我之长,睦于族,施于我之党。是用宾而礼之,如益者之友,今则去我,已矣,吾无以报焉。他日尝谓子悫而文,愿以为志,庶幸而有知,将安子之为也,苌无恨矣(《亡姑渭南县尉陈君夫人权厝志》) 。”
从难舍政治到东南迷瘴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代以来,无为朝士者(《与杨京兆凭书》)。”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重振“吾宗” 和追求功名的强烈愿望。而类似情况也存在于和柳家联姻的崔、裴两个家族,一方面,他们
6
非常渴望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另一方面,他们又难逃种种政治泥潭。于是,政治对手的打击迫害,残酷报复,导致这些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姻党、亲属,纷纷被贬东南。这其中以柳宗元的男性戚属居多。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男性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参于者。但是,由于古代律法的牵连性,他们的另一些不参与或者很少参与政治的亲人也不得不跟随他们来到这当时的蛮荒之地①。于是,南方与北方迥异的湿热气候条件就成为柳宗元众多亲属染上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所载:“徙播疠土,医巫药膳之不具??窜穷徼,人多疾殃,炎暑蒸,其下卑湿,非所以养也。诊视无所问,药石无所求,祷祠无所资,苍黄叫呼,遂遘大罚。”
又如:
以是兀兀忘行,尤召重忧,残骸馀魂,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非独瘴疠为也。——《寄许京兆孟容书》
一二年来。痞气尤甚,加以众疾,动作不常。眊眊然骚扰内生,霾雾填拥惨沮,虽有意穷文章,而病夺其志矣。每闻人大言,则蹶气震怖,抚心按胆,不能自止。——《与杨京兆凭书》
惟楚南极海,玄冥所不统,炎昏多疾,气力益劣,昧昧然人 ,事百不记一,舍忧慄,则怠而睡耳。——《与裴埙书》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昏眊重膇,意以为常。忽遇北风晨起,薄寒中体,
则肌革瘆懔,毛发萧条,瞿然注视,怵惕以为异候,意绪殆非中国人。 ——《与萧翰林俛书》
从以上“残骸馀魂,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种种症状可以看出,其病症大多为对南方夏季的暑热和潮湿所引起的水土不服所致。
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母亲以垂暮之年,跟他来到南荒之地。到永州未及半载,她便离开了人世。由此推断,柳宗元母亲可能是因为年事已高,加上水土不服,酷热难挨,或有中暑、热中风等症,最终不幸弃世。而柳宗元的女儿和娘,也于
①关于包括永州在内的南方在当时是否属于蛮荒之地,学术界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其中,陈松柏在其《论贬谪文人研究的”三突出模式”——以柳宗元为例,谈名人研究的系列偏差》中提出,历来关于贬谪文人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三突出”模式:突出罪人身份、突出险恶环境、突出健康问题.而这一模式其实是存在偏差的.以柳宗元为例,因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那里就成了”蛮烟瘴雨,榛莽荒厉”之地.实际上,永州是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地方.
7
元和五年四月三日夭亡于永州,死时年仅十岁。另外还有柳宗元的小侄女子,柳雅(柳宗直之女),也在这里不幸夭亡。柳宗元《小侄女子墓砖记》:“是日葬,东岗首。生而惠,命则夭。始也无,今何有?质之微,当速朽。铭兹瓦,期永久。 句句含悲,字字带血。使人不忍卒读,可见柳宗元当时确实是悲痛异常。
同样因为政治原因被贬东南,并最终病逝于此的还有柳宗元的姐夫崔简。据柳宗元谢《李中丞安抚崔简戚属启》所载:崔简在流放途中“盖以风毒所加,渐成狂易”。《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所载:“??,病疡且乱”,就是说,崔简在流放途中被风毒侵害,皮肤生疮,并且破损溃烂疮,后竟然严重到间或有精神失常的现象。根据中医关于风毒及其所引起病症的解释,此为风毒蕴肤证①。但是显然,崔简后来没有发展成破伤风,因为破伤风患者发病时,神志是清醒的。而根据现代中西医学的解释,这极有可能是由风毒瘀热引起的红斑狼疮②,因为红斑狼疮可以引起脑损害,进而引起得神经系统损害。其在精神上的病变表现为:精神分裂症反应、各种精神障碍如烦躁、失眠、幻觉、猜疑、妄想、强迫观念等。这与崔简的“病疡且乱”十分吻合。另外,崔简的疾病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服用当时盛行的一些道家丹药和物品。这个我们将会在下一个原因中重点探讨。
崔简的女儿崔媛(柳宗元的外甥女)也跟随父亲来到驩州。崔简去世后,由柳宗元做主将崔媛嫁于薛巽。但是,五年之后的元和十二年,崔媛也不幸随父而去。据柳宗元的《朗州员外司户薛君妻崔氏墓志》记载:“元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既乳,(乳,产也。)病肝气逆肺,牵拘左腋,巫医不能已。期月之日,洁服饰(饰,一作饬。)容而终,年若干。”根据中医《皇帝内经》相关记载,病肝气逆肺,牵拘左腋,当为外邪犯胃所致。南方天气湿热此病本来就多发③。加上崔媛又是产后,身体虚弱,因此病情比较重。并且当时的南方医疗条件又不好
④
。终于,病情迁延一月之后,崔媛香消玉殒。
柳宗元的姐夫裴瑾,由于耿介亢直,不堪金州奸猾官吏的烦亵索贿,大怒,
①风毒蕴肤证:中医认为风毒蕴肤证由风毒引起,其主要表现为.突然肌肤焮红肿胀,上起粟疹或风团,甚或燎浆水泡、赤烂蜕皮,灼热瘙痒,舌红,苔黄或腻,脉洪数等,常伴发热畏寒、头痛乏力、心烦口渴、纳呆呕恶等全身症状.
②红斑狼疮:一种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③《皇帝内经》:”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杨正泓.黄帝内经[M]. 延边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135 ④《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徙播疠土,医巫药膳之不具”. 柳宗元.柳河东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2006.136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