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教学中的运用
云南省广南县坝美镇阿科初级中学农永梅
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创设恰当的情境不失为一种良好方法。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统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好方法,它能改变平铺直叙的刻板式说教,使教师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学习中紧张的心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品德的学习内容既没有小说里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对缺乏抽象思维的初中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缘次,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知,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一、活动情境法
结合教材知识点把学生带入社会,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在课堂上开展情境展示活动。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这一课题时,可事先引导学生到村镇社区调查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的投资兴建情况、人员组成模式、生产经营情况、上缴税收情况等,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各种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回到课堂再分小组交流活动情况,老师最后作知识小结。这样,
孩子们兴致很高,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他们轻松的掌握了知识。
二、问题情境法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课题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第一:请你列举出当前的新科技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第二:从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感想呢?此时,学生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就会格外强烈。
三、媒体情境法
用音乐、影视片、幻灯片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四、故事情境法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将教学内容穿插其间,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五、主题探讨法
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还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对
问题进行争锋相对的辩论式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讨,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六、课外阅读法
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尤其是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更不能忽视课外情境的创设。如:给出一两个热点问题,布置学生收集时事材料,学生要完成任务,必须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半月谈》、《时事经纬》、《中考时事》及各级党报党刊都是学生好的阅读材料。
通过这类情境创设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收集材料、知识归类的运用能力。
七、诗歌名言法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创设教学情境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地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教学目标。比如:讲解我国的资源国情时,可引用《地球之母》一诗,说明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们创设教学情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它的目的是追求知识与情境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种力量,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落实《思想品德》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