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体患病。
分类:(1) 生物性压力源: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
(2) 精神性压力源: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良个性心理特点 (3)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纯社会的;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
调节的方法:
1.时间遗忘法
有人说过,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当我们出现情感问题与心理压力时,
随着时间的逝去,积极的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那么,痛苦的经历将不再会影响你的未来。
2.音乐放松法
音乐心理治疗早就指出,音乐与声音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他人的赞
扬声、指责声、议论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优美的轻音乐可以调整我们的情绪与心理压力,让我们的心灵放松下来,享受被音乐包围的美妙感觉。
3.自信激励法
心理暗示的作用大到你自己都无法想象。多鼓励自己,能让自己更好
的自信与振作起来。只要你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是无所不能的,那么,你就真的可以做到无所不能。
4.顺其自然法
顺其自然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但是,它的效果也是最显著
的。当你能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那么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还有什么心理压力不能放松呢?
5.淡化功利法
现在的价值观,可以说是一个功利价值观,很多人都是为了功利而在
努力奋斗着。适当的功利并没有坏处,但是过度的话,就会让我们的心理压力很大。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奋斗目标要合理,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但向最好处努力。
6.更新环境法
压力太大时,不防换一个环境,也许换一个环境,就能让你换一个心
情,换一个状态!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对美好事物的想像等。
7.换位思考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并不是刺激引起我们的心理反应,而是我们对刺激
的看法引起我们的心理反应。也就是说,你的心理压力并不是现实的刺激所引起的,而是你对现实刺激的看法所引起。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认知去看待问题,也许在你眼中那些不公平的事情、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豁然开朗,一笑而过!
情绪
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情绪有20种以上的定义,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承认情绪是由以下三种成份组成的: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2.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3.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由于情绪与情感表现表达极易混淆,所以在情绪定义中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是辩论争议的重要方面。情绪被描述为针对内部或外部的重要事件所产生的突发反应,一个主体对同一种事件总是有同样的反应。情绪持续时间很短,产生的情绪包含语言、生理、行为和神经机制互相协调的一组反应。人类的情绪也来自生物性能,特别是在演化中被强化。因为情绪可以为一些远古人类常常面临的问题提供简单解决方法。
容易和情绪混淆的概念有: 感觉:个人对情绪的主观认识,更私人化,因人而异。 心情:主体所处在的感情状态,比“情绪”延续时间长,感情波动不如“情绪”强烈。 情感:一个笼统概念,有时包括情绪、感觉和心情,有时可以专指“情绪”。
情绪的构成
情绪既是主观感受,又是客观生理反应,具有目的性,也是一种社会表达。情绪是多元的、复杂的综合事件。情绪构成理论认为,在情绪发生的时候,有五个基本元素必须在短时间内协调、同步地进行。
认知评估:注意到外界发生的事件(或人物),认知系统自动评估这件事的感情色彩,因而触发接下来的情绪反应。
身体反应:情绪的生理构成,身体自动反应,使主体适应这一突发状况(例如:意识到死亡无法挽回,宠物的主人神经系统觉醒度降低,全身乏力,心跳频率变慢)。
感受:人们体验到的主观感情(例如:在宠物死亡后,主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一系列反应,主观意识察觉到这些变化,把这些反应统称为“悲伤”)。
表达:面部和声音变化表现出这个人的情绪,这是为了向周围的人传达情绪主体对一件事的看法和他的行动意向(例如:看到宠物死亡,主人紧皱眉头,
嘴角向下,哭泣)。对情绪的表达既有人类共通的成分,也有各地独有的成分。
行动的倾向:情绪会产生动机(例如:悲伤的时候希望找人倾诉,愤怒的时候会做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
情绪是由以下四种成份组成的:
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 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这可能跟实际行为相联系。 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4、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一般表现:
积极情绪表现为:和别人握手时,要表现出热情,诚恳,可信和自信。谈话时,要轻松自如,不吞吞吐吐,慌慌张张,没有相互敌视和防范的心理和行为。消极情绪表现为:初次见面时被动握手。接触时距离保持过远。不太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在对方说话时心不在焉地干一些别的事。会话时,相互猜疑,防范多于理解和谅解。
产生过程
从古希腊至今,历代思想家都试图在理论上解释情绪的产生。 当代情绪理论多注重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很多独立的理论并不互相排斥,大多数研究人员乐于采纳多种视角,融合各种理论。引起争议的问题主要是认知判断对产生情绪有多重要,特别是和身体反应等其他方面比较。 情绪特性:整体性、过程性、个体差异性
表达层次:生理表达、外部表达:(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心里表
达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