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非煤矿山爆炸事故原因和预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7:57: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对2010―2014年非煤矿山领域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除中毒窒息、火灾、透水等事故,爆炸、坠罐跑车、冒顶坍塌等事故也较为多发。

近5年,非煤矿山领域共发生爆破和火药爆炸较大事故12起、死亡50人,分别占较大事故的8.0%和7.7%,排在较大事故发生类型的第4位,主要包括露天矿山和小采石场爆炸事故、地下矿山爆炸事故。

露天矿山和小采石场爆炸事故

露天矿山和小采石场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8方面:违规使用明令禁止的炸药和爆破工艺;炸药变质或起爆器材失效;炸药与起爆器材违规储存、码放;无爆破设计,或爆破设计不合理,或未按爆炸设计实施作业;处理空炮、哑炮、残炮、缓炮时,违规操作引起早爆;违规在夜间、雷雨、大雾、大风等恶劣天气或工业电流环境影响下进行爆破作业;爆破警戒实施不严格,违规在警戒线内避炮;爆破安全距离不足。

较为典型的有安徽省池州市亚华采石场“3?19”较大放炮事故。2010年3月19日,安徽省亚华采石场,在爆破作业时,违规作业,造成4人死亡。亚华采石场开采建筑石料用花岗岩,设计能力10万m3/a。2010年3月19日,亚华采石场火工品仓库保管员兼矿山安全员,带领两名民工在+80m工作面从事扩壶爆破作业,3人均未接受过正规爆破知识培训,无爆破作业资格证书,晚上天黑以后,爆破作业尚未结束,矿山投资人用汽车灯光照明,让工人将两箱炸药装入药壶内,期间,矿山投资人妻子进入爆破作业现场,工人在连接起爆网路时,发生哑炮爆炸,造成3名现场工人被埋。投资人妻子被飞石击中,送往医院救治无效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亚华采石场雇用无爆破作业资质人员,夜间进行爆破作业,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扩壶爆破工艺,连接起爆网路时,违规操作,引发早爆。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无视国家法令,违规采用明令禁止的扩壶爆破方式,二是爆破作业人员未接受过正规培训,无爆破作业资格证,三是安全意识淡薄,违规在夜间进行爆破作业,四是爆破警戒实施不严,无关人员进入爆破场所。

国家已明令禁止小型露天采石场采用扩壶爆破,但违规使用扩壶爆破,导致事故发生的案例仍屡见不鲜。2010年6月17日,吉林省九台市永鑫采石场,由无爆破资质人员在雷雨天处理哑炮,雷管被雷电引爆,造成7人死亡。2008年6月21日,吉林省蛟河市白石山采石场采用扩壶爆破,遇哑炮未处理,导致第二天哑炮突然爆炸,附近作业的工人1人死亡,2人受伤。

如何预防爆炸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总结了9方面的措施。一是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和人员,编制爆破设计书或说明书,并严格按设计施工,采用中深孔爆破。二是爆破作业单位应当取得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专业资格,严禁无证上岗。三是加强爆破器材管理,严格执行领、退制度,禁止采用非法和禁用的爆破器材。四是严格按规程作业,严禁雷管与炸药混放,严禁投掷药包,严禁边打孔边装药,严禁烟火。五是爆破前,应掌握天气情况,禁止在夜间、雷雨、大雾、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爆破作业,雷电高发地区,应当选用非电起爆系统。六是禁止在工业电流环境影响下进行爆破作业,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的人员应穿戴防静电衣物。七是实施定时爆破制度,设置爆破警戒范围,不得在爆破警戒范围内避炮,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爆破现场。八是对爆破后产生的大块矿岩,应采用机械破碎,不得使用爆破方式进行二次破碎。九是确保爆破安全距离,相邻的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范围之间,以及采石场与周边生产生活设施之间的最小距离,都应当大于300 m。 地下矿山爆炸事故

地下矿山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6方面:爆破器材质量不合格,出现破损、变质等;巷道运输过程中,出现强烈震动、撞击、摩擦;炸药与起爆器材储存,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爆破器材封库、照明等系统及防静电措施不完善;爆破器材封库管理不严,违规操作;井下爆破器材发放站环境以及发放操作过程不符合要求。

火药爆炸事故会造成极大危害。爆炸产生冲击波,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损毁。爆炸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易引发人员中毒、窒息死亡。爆炸火焰引燃附近可燃物质,易引发火灾。爆炸震动对附近的构筑物和围岩等产生影响,易引发冒顶片帮事故。

较为典型的事故有河北石人沟铁矿“7?11”重大火药爆炸事故。2009年7月11日,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石人沟铁矿井下发生炸药爆炸事故,造成16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71.23万元。

2009年7月11日9时30分左右,民爆公司运送14箱炸药、600发导爆管雷管到达石人沟铁矿北区斜井井口,炸药由施工队人员用矿车运送至井底车场,部分放置于躲避硐室内。10时10分左右,施工队爆破工领取600发导爆管雷管,撕下塑料包装,用软绳捆绑在一起,徒步经斜井人行道送至井下,导爆管雷管被放置在躲避硐室内,此时工人在躲避硐室处等待领取炸药和导爆管雷管,10时25分,躲避硐室内发生爆炸。火药爆炸产生的巨大威力,直接将硐室附近的人员炸飞,冲击波摧毁硐室两侧巷道内的设备设施,并造成井口人员伤亡。 经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导爆管雷管在裸露运送途中发生破损,在井下湿度大、无防爆设施的躲避硐室内发放,遇到漏电产生的电火花被激发,引发炸药爆炸。

事故暴露的主要问题有,爆破器材运送过程存在导爆管雷管裸露运送现象,并违反了爆破器材不应在井口放或井底车场停留的规定;违规在井底躲避硐室内发放爆破器材,且存在炸药与导爆管雷管混放、混发现象;外包工程施工单位管理不严格,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爆破器材运输、分发及使用的相关管理、检查制度欠缺。

为防止火药爆炸事故发生,井下爆破器材仓库必须经过正规设计;井下爆破器材仓库的建设与使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格爆破器材安全管理,爆破器材的运输、储存、分发须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爆破材料必须用专车运送,严禁炸药、起爆器材同车运送,混放、混发,严禁在无防爆设施的区域发放爆破器材。从事爆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严防爆炸事故,重点要加强爆破器材的井下领用、运送环节的管理。

一是爆破材料必须用专车运送,严禁用电机车或铲运机运送爆破材料,严禁炸药、雷管同车运送,严禁在井口或井底停车场停放、分发爆破材料。

二是严禁雷管等起爆器材与炸药在同时同地进行装卸、一人同时携带雷管和炸药,雷管和炸药应分别放在专用背包(木箱)内,不应放在衣袋里。 三是井下工作面所用炸药、雷管应分别存放在加锁的专用爆破器材箱内,严禁乱扔乱放。 四是严禁在井下炸药库30 m以内的区域进行爆破作业,在距离炸药库30~100 m区域内进行爆破时,禁止任何人在炸药库内停留。

搜索更多关于: 非煤矿山爆炸事故原因和预防 的文档
非煤矿山爆炸事故原因和预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91ys7ytjm4bpta10lyj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