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在我们村级小学大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之时,我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中也做了一些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对于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效率成效显著。 一、识字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 小组合作提高识字效率。
如: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如“早、星、晨、春、阳、晚”时,鼓励学生小组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知道这些字都是与太阳“日”有关。这样既完成了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又在学习中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就经常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实践证明,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学生也在无形中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组合作检查巩固识字效果。
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 、它”,都可以在比较和反复的练习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的目的。在小组内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检查。另外,在完成生字的识记、书写检查、听写等学习任务时,也可以在学习小组内完成。
二、诵读课文中的有效使用。
儿童好胜、好强、乐于表现自己。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朗读,然后再充分展示,他们的读书热情就非常高。
(1)引导学生有感情读、表演读。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带动作表演读书的方法,学生喜欢。在背古诗或名家名篇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有感情、表演着背诵。最初是教师教全班,接着就是学生在小组内练习,互相观摩评价,然后再集体展示。学生们就像一个个小先生,摇头晃脑,指手划脚,津津有味地边背边表演,能更有效地保持兴趣,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背诵和阅读。
(2)鼓励学生合作背诵。背书时,小组合作,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其他人听,听出语意,听出语调,听出差别,这样印象往往比单纯反复读记的效果要更好些,还便于思路集中,具有提神互补、教学相长之功效。除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经常让组内学生展示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如上课前5分钟,问学生:“今天谁会背新课文了?”“你会背几篇了?”在专门开设的背书比赛课上,学生当堂背诵,肯定鼓励了学生后,再问“谁比他背得多?”再展示。学生谁也不甘示弱,很快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三、巩固练习中的经常性运用。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由于人数多,组数多,教师要在课堂上倾听每组成员的表达是有很大困难的,所以,教师除了提高讲课质量,留给学生更多发挥的时间外,还应辅以多样的有趣的反馈形式。针对低年级好胜心强的特点,我常常以小组赛读或全班读书比赛的形式来交流读书效果,这样既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又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待低年级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之后,如果教师能应用恰当的方式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就能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这一项合作中去。因此,我在每个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结时,总是采用各种有趣的奖励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每一次合作学习后都要评选后最佳合作小队,奖励一颗小星星等。 四、提升语文素养的大胆尝试。
1、提供一些探究性问题,培养好的思考习惯。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明确“讨论什么”是决定合作学习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讨论什么”必须依据课文的训练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这堂课应该讨论哪些问题,还要估计到学生会提出哪些疑难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到问题怎么办,问题提多了提偏了怎么办,只有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早有所料,才能使讨论顺利进行。例如如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松鼠为什么没有找到花生呢?”然后就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学生的思维已被激活,他们通过思考,成功地解决了问题。我再提出:“你还有哪些方法来帮助小松鼠?”学生在去思考解决。如果将两个问题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讨论,需要很长时间,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安排合作学习时间长了,也许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因此老师这时在课前应早有预料学生会提这些问题,课堂上则可针对这
么多知识点逐一展开讨论,一个问题讨论结束后再讨论另一个问题,使教学过程有序地进行,这样的讨论才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解决问题也会更及时有效。 2、延伸语文大课堂,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指导思想: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我们应该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阅读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定期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统一,尽可能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激发看书的热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