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6:08: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FTE: 以低阶能和高阶能平均值对应的温度定义tk,记为FTE (5)FTP: 以高阶能对应的温度为tk,记为FTP 四、试说明低温脆性的物理本质及其影响因素

低温脆性的物理本质:宏观上对于那些有低温脆性现象的材料,它们的屈服强度会随温度的降低急剧增加,而断裂强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化不大。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时,屈服强度增大到高于断裂强度时,在这个温度以下材料的屈服强度比断裂强度大,因此材料在受力时还未发生屈服便断裂了,材料显示脆性。 从微观机制来看低温脆性与位错在晶体点阵中运动的阻力有关,当温度降低时,位错运动阻力增大,原子热激活能力下降,因此材料屈服强度增加。 影响材料低温脆性的因素有(P63,P73):

1.晶体结构:对称性低的体心立方以及密排六方金属、合金转变温度高,材料脆性断裂趋势明显,塑性差。 2.化学成分:能够使材料硬度,强度提高的杂质或者合金元素都会引起材料塑性和韧性变差,材料脆性提高。

3.显微组织:①晶粒大小,细化晶粒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韧性。因为

晶界是裂纹扩展的阻力,晶粒细小,晶界总面积增加,晶界处塞积的位错数减 少,有利于降低应力集中;同时晶界上杂质浓度减少,避免产生沿晶脆性断裂。 ②金相组织:较低强度水平时强度相等而组织不同的钢,冲击吸收功和韧脆转变温度以马氏体高温回火最佳,贝氏体回火组织次之,片状珠光体组织最差。钢中夹杂物、碳化物等第二相质点对钢的脆性有重要影响,当其尺寸增大时均使材料韧性下降,韧脆转变温度升高。

五. 试述焊接船舶比铆接船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的原因。

焊接容易在焊缝处形成粗大金相组织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焊透、错边、咬边等缺陷,增加裂纹敏感度,增加材料的脆性,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七. 试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解释为什么有些材料有明显的韧脆转变温度,而另外一些材料则没有?

宏观上,体心立方中、低强度结构钢随温度的降低冲击功急剧下降,具有明显的韧脆转变温度。而高强度结构钢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冲击功都很低,没有明显的韧脆转变温度。面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一般没有韧脆转变现象。

微观上,体心立方金属中位错运动的阻力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位错运动阻力随温度下降而增加,在低温下,该材料处于脆性状态。而面心立方金属因位错宽度比较大,对温度不敏感,故一般不显示低温脆性。

体心立方金属的低温脆性还可能与迟屈服现象有关,对低碳钢施加一高速到高于屈服强度时,材料并不立即产生屈服,而需要经过一段孕育期(称为迟屈时间)才开始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迟屈服现象。由于材料在孕育期中只产生弹性变形,没有塑性变形消耗能量,所以有利于裂纹扩展,往往表现为脆性破坏。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1.名词解释;

应力幅σa:σa=1/2(σmax-σmin) p95/p108 平均应力σm:σm=1/2(σmax+σmin) p95/p107 应力比r:r=σmin/σmax p95/p108

疲劳源:是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一般在机件表面常和缺口,裂纹,刀痕,蚀坑相连。P96

疲劳贝纹线:是疲劳区的最大特征,一般认为它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是裂纹前沿线留下的弧状台阶痕迹。 P97/p110

疲劳条带:疲劳裂纹扩展的第二阶段的断口特征是具有略程弯曲并相互平行的沟槽花样,称为疲劳条带(疲劳辉纹,疲劳条纹) p113/p132

驻留滑移带:用电解抛光的方法很难将已产生的表面循环滑移带去除,当对式样重新循环加载时,则循环

滑移带又会在原处再现,这种永留或再现的循环滑移带称为驻留滑移带。 P111

ΔK: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不仅与应力水平有关,而且与当时的裂纹尺寸有关。ΔK是由应力范围Δσ和a复合为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Kmax-Kmin=Yσmax√a-Yσmin√a=YΔσ√a. p105/p120 da/dN: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即每循环一次裂纹扩展的距离。 P105

疲劳寿命:试样在交变循环应力或应变作用下直至发生破坏前所经受应力或应变的循环次数 p102/p117

过载损伤:金属在高于疲劳极限的应力水平下运转一定周次后,其疲劳极限或疲劳寿命减小,就造成了过载损伤。 P102/p117

2.揭示下列疲劳性能指标的意义

疲劳强度σ-1,σ-p,τ-1,σ-1N, P99,100,103/p114

σ-1: 对称应力循环作用下的弯曲疲劳极限;σ-p:对称拉压疲劳极限;τ-1:对称扭转疲劳极限;σ-1N:缺口试样在对称应力循环作用下的疲劳极限。 疲劳缺口敏感度qf P103/p118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缺口敏感性,常用疲劳缺口敏感度来评定。Qf=(Kf-1)/(kt-1).其中Kt为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且大于一,Kf为疲劳缺口系数。 Kf=(σ-1)/(σ-1N) 过载损伤界 P102,103/p117

由实验测定,测出不同过载应力水平和相应的开始降低疲劳寿命的应力循环周次,得到不同试验点,连接各点便得到过载损伤界。 疲劳门槛值ΔKth P105/p120

在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的Ⅰ区,当ΔK≤ΔKth时,da/aN=0,表示裂纹不扩展;只有当ΔK>ΔKth时,da/dN>0,疲劳裂纹才开始扩展。因此,ΔKth是疲劳裂纹不扩展的ΔK临界值,称为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 3.试述金属疲劳断裂的特点 p96/p109

(1)疲劳是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机具有寿命的断裂 (2)疲劳是脆性断裂

(3)疲劳对缺陷(缺口,裂纹及组织缺陷)十分敏感

4.试述疲劳宏观断口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新书P96~98及PPT,旧书P109~111) 答:典型疲劳断口具有三个形貌不同的区域—疲劳源、疲劳区及瞬断区。

(1) 疲劳源是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疲劳源区的光亮度最大,因为这里在整个裂纹亚稳扩展过程中

断面不断摩擦挤压,故显示光亮平滑,另疲劳源的贝纹线细小。

(2) 疲劳区的疲劳裂纹亚稳扩展所形成的断口区域,是判断疲劳断裂的重要特征证据。特征是:断口

比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断口光滑是疲劳源区域的延续,但其程度随裂纹向前扩展逐渐减弱。贝纹线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如机器运转时的开动与停歇,偶然过载引起的载荷变动,使裂纹前沿线留下了弧状台阶痕迹。

(3) 瞬断区是裂纹最后失稳快速扩展所形成的断口区域。其断口比疲劳区粗糙,脆性材料为结晶状断

口,韧性材料为纤维状断口。

6.试述疲劳图的意义、建立及用途。(新书P101~102,旧书P115~117)

答:定义:疲劳图是各种循环疲劳极限的集合图,也是疲劳曲线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意义:很多机件或构件是在不对称循环载荷下工作的,因此还需知道材料的不对称循环疲劳极限,以适应这类机件的设计和选材的需要。通常是用工程作图法,由疲劳图求得各种不对称循环的疲劳极限。

1、?a??m疲劳图

建立:这种图的纵坐标以?a表示,横坐标以?m表示。然后,以不同应力比r条件下将?max表示的疲劳极限?r分解为?a和?m,并在该坐标系中作ABC曲线,即为?a??m疲劳图。其几何关系为:

1?a2(?max??min)1?rtan????1?m(?max??min)1?r2

(用途):我们知道应力比r,将其代入试中,即可求得tan?和?,而后从坐标原点O引直线,令其与横坐标的夹角等于?值,该直线与曲线ABC相交的交点B便是所求的点,其纵、横坐标之和,即为相应r的疲劳极限?rB,?rB??aB??mB。

2、?max(?min)??m疲劳图

建立:这种图的纵坐标以?max或?min表示,横坐标以?m表示。然后将不同应力比r下的疲劳极限,分别以

?max(?min)和

?m表示于上述坐标系中,就形成这种疲劳图。几何关系为:

tan???max2?max2?? ?m?max??min1?r(用途):我们只要知道应力比r,就可代入上试求得tan?和?,而后从坐标原点O引一直线OH,令其与横坐标的夹角等于?,该直线与曲线AHC相交的交点H的纵坐标即为疲劳极限。 8.试述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主要因素。(新书P107~109,旧书P123~125)

dac(?K)n答:1、应力比r(或平均应力?m)的影响:Forman提出:?dN(1?r)Kc??K残余压应力因会减小r,使

dadN降低和?Kth升高,对疲劳寿命有利;而残余拉应力因会增大r,使

dadN升

高和?Kth降低,对疲劳寿命不利。

2、过载峰的影响:偶然过载进入过载损伤区内,使材料受到损伤并降低疲劳寿命。但若过载适当,有时反而是有益的。

3、材料组织的影响:①晶粒大小:晶粒越粗大,其?Kth值越高,

dadN越低,对疲劳寿命越有利。②组织:

钢的含碳量越低,铁素体含量越多时,其?Kth值就越高。当钢的淬火组织中存在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等韧性组织时,可以提高钢的?Kth,降低

dadN。③喷丸处理:喷丸强化也能提高?Kth。

9.试述疲劳微观断口的主要特征。(新书P113~P114,旧书P132)

答:断口特征是具有略呈弯曲并相互平行的沟槽花样,称疲劳条带(疲劳条纹、疲劳辉纹)。疲劳条带是疲劳断口最典型的微观特征。滑移系多的面心立方金属,其疲劳条带明显;滑移系少或组织复杂的金属,其疲劳条带短窄而紊乱。

疲劳裂纹扩展的塑性钝化模型(Laird模型): 图中(a),在交变应力为零时裂纹闭合。

图(b),受拉应力时,裂纹张开,在裂纹尖端沿最大切应力方向产生滑移。

图(c),裂纹张开至最大,塑性变形区扩大,裂纹尖端张开呈半圆形,裂纹停止扩展。由于塑性变形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减小,裂纹停止扩展的过程称为“塑性钝化”。

图(d),当应力变为压缩应力时,滑移方向也改变了,裂纹尖端被压弯成“耳状”切口。 图(e),到压缩应力为最大值时,裂纹完全闭合,裂纹尖端又由钝变锐,形成一对尖角。

12.试述金属表面强化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新书P117~P118,旧书P135~P136)

答:表面强化处理可在机件表面产生有利的残余压应力,同时还能提高机件表面的强度和硬度。这两方面的作用都能提高疲劳强度。

表面强化方法,通常有表面喷丸、滚压、表面淬火及表面化学热处理等。 (1) 表面喷丸及滚压

喷丸是用压缩空气将坚硬的小弹丸高速喷打向机件表面,使机件表面产生局部形变硬化;同时因塑变层周围的弹性约束,又在塑变层内产生残余压应力。

表面滚压和喷丸的作用相似,只是其压应力层深度较大,很适于大工件;而且表面粗糙度低,强化效果更好。

(2) 表面热处理及化学热处理

搜索更多关于: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的文档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标准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96ax9kdtl036aw5tvxo0daes3y30z00x1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