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6标项目经理部第六分部 测量作业指导书
无误后,由分部测量小组填写测量技术交底交给工区技术人员,并办理签认手续,做好施工记录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9.贯通误差预计分析
隧道贯通面上贯通误差的影响值,由洞外、洞内控制测量两部分组成。由于洞外采用GPS网作控制来保证洞外控制精度,因此本设计只对洞内控制测量进行设计。
下面进行1#、2#斜井贯通精度估算时,贯通面里程选在DK306+775。
隧道洞内导线布设为导线环,根据《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导线按边长为不短于600m布设,按上述布设方案,贯通误差预计如下:
⑴导线边长:本隧道按边长600m考虑;预计隧道布置导线边总数为n=43(2400÷600+2)=24
⑵导线边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度:对于本隧道,按导线边长的1/10考虑,取60m
⑶测角中误差为mβ=±2.5″
⑷边长精度:按光电测距仪较低精度1/20000进行计算; 由于测角测边误差所产生在贯通面上的横向中误差分别按下式计算:
25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6标项目经理部第六分部 测量作业指导书
则贯通误差预计为⑸ 高程贯通误差预计 由式
=0.018m<60mm
L取值5 km,当按四等水准测量时,每公里高程偶然中误差按MΔ
=±5 mm计算,则mΔh=11.1mm;
洞外高程中误差,由精测队提供的成果中知,洞外高程中误差为0.4mm
mh总=11.1mm<25mm
因此南吕梁山隧道1#、2#斜井的横向贯通误差为:18mm,高程贯通误差预计为:11mm
10.贯通误差调整方案
隧道贯通以后,中线和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调整。调整地段的开挖和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和高程进行放样。
10.1平面贯通误差的调整
通过导线测得的贯通误差,在规定的贯通误差以内时,方位角贯通误差分配在未衬砌地段的导线角上;计算贯通点坐标闭合差;坐标闭合差在调整地段导线上,按边长比例分配,闭合差很小时也可按坐
26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6标项目经理部第六分部 测量作业指导书
标平差处理,采用调整后的导线坐标作为未衬砌地段中线放样的依据。
导线法贯通的隧道如下图所示,自进口至g点为进口端已建立的洞内导线,自出口至t点为出口端已建立的洞内导线,g~t之间为尚未衬砌的调整地段,以附合导线连接在已知导线点g和t上,在测定计算了贯通点E的实际贯通误差后,即可按下述步聚调整:
⑴将方位角贯通误差在贯通导线(调整地段)上平均分配。 ⑵按分配后的导线角,以g、t为已知点计算导线坐标,在贯通点上求得贯通误差的两个分量fx、fy(对直线地段而言即是纵、横向贯通误差);
⑶将fx、fy在附合导线上,对坐标增量按边长成比例进行改正,得到调整后的坐标;
⑷以调整后的坐标作为未衬砌地段施工中线放样的依据。 亦可在实际贯通误差计算之后,在g、t两已知点间按附合导线进行严密平差,无论采用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均可。
27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6标项目经理部第六分部 测量作业指导书
10.2高程贯通误差调整
高程贯通误差在规定的贯通误差限差之内时,由两端洞内的高程点分别引测至实际贯通点附近的高程贯通点,求得同一点的两个高程值H进和H出,其高差(H进-H出)即为实际高程贯通误差,该项实际误差一般只在未衬砌地段的高程点间进行调整。当两端调整地段长度大致相等时,可取高程贯通点两个高程的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并在未衬砌地段的各高程点间的高差按长度作相应调整。根据贯通点调整后高程与每一端所测程之差,分别按高程调整路线长度比例进行调整,求得调整后的高程。
11.竣工测量
隧道竣工后,为了检查主要结构和建筑物及线路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提供竣工文件编制的资料,必须进行竣工测量。
11.1隧道净空断面测量
直线地段每50m,曲线地段每20m以及需要加测断面处,测绘隧道的实际净空断面,采用全站仪或自动断面检测仪测绘。每个断面包括:拱顶高程、起拱线左右两侧的宽度、轨顶面以上1.1、3、5.8m中线左右侧宽度,测点点位限差应为±10mm。
测量程序为:中线点及断面方向、拱顶高程、内轨顶高程,断面支距(以线路中线为准),测量结果应作正式记录并绘出断面净空图,最后列入竣工文件。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