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因素影响CML的慢性期及生存期。目前常用的评分系统包括Sokal、Euro以及EUTOS(表1),均以临床特点以及血液学指标作为预后评分因素。目前无明确数据判断三种预后积分系统的优劣,无论采取何种预后评估方式,建议对高危的患者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和监测。
表1 CML-CP预后评分系统
Sokal score =exp[0.0116(年龄-43.4岁)] +0.0345(脾脏大小-7.51) +0.188([血小板/700]2-0.563) +0.0887(原始细胞-2.1) Euro score > 1480 低危 <0.8 中危 0.8-1.2 高危 >1.2 0.666(年龄≥50岁)+ (0.042 x脾脏大≤ 780 781-148小)+1.0956 (当血小板≥1500 ×109/L+(0.0584×原始细胞数) + 0.20399(当嗜碱性粒细胞>3% +(0.0413 ×嗜酸性粒细胞) ×100 EUTOS score 脾脏大小 × 4 + 嗜碱性粒细胞× 7 ≤ 87 13
0 > 87 血小板计数(×109/L),年龄为岁数,脾大小为肋下厘米数,原始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为外周血分类百分数。所有数据应当在任何CML相关治疗开始前获得。
四、治疗
(一)新诊断CML-CP患者的初始治疗: CML治疗经历了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骨髓移植、分子靶向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措施,疗效逐渐提高。放疗、化疗以改善症状为主,无法改变CML自然病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使得CML可以治愈,但受年龄和供者的限制仅约三分之一患者有条件接受移植,并且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复发一直是制约移植疗效的三大难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干扰素的应用约可使10~20%患者获得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成为九十年代缺乏移植条件的CML患者的治疗首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 IM)成功用于临床,成为CML治疗的里程碑,CML的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治疗时代。2008年国际上已公认伊马替尼是CML慢性期的一线治疗,干扰素不再推荐作为CML的主要治疗选择,异基因移植退出CML一线治疗。随着二代、三代TKI的出现,CML一线治疗TKI选择更多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14
移植也成为CML二、三线治疗的选择。依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及预后分层采用个体化的恰当治疗方案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最根本有效方法。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1)一线TKI药物种类
目前国际指南推荐新诊断CML慢性期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伊马替尼400mg/天,尼洛替尼600mg/天(300mg,2次/天),达沙替尼100mg/天。获得中国SFDA批准的一线治疗药物为伊马替尼和尼洛替尼。三种药物一线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见表2。
试验 治疗 表2 三种一线TKI药物疗效比较 Ccyr% MMR% EMR% EFS/PFS% OS% 最长随访时间 IRIS 伊马替尼n=304 达沙替尼n=259 伊马替尼n=260 ENESTnd 尼洛替尼300mg Bid, 15
10年 83 93 0年 80 83 11年 5年 DASISION 2年 86 5年 76 84 5年 85 91 82 64 84 86 90 87 77 91 95 92 6年 n=282 尼洛替尼400mg Bid, n=281 伊马替尼n=283 77 60 67 93 91 85 77 89 97 96
(2)如何选择一线治疗药物
新诊断CML-CP治疗选择多样,在规范监测和正确支持治疗情况下TKI耐受性良好。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的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因此患者的基础状况在药物选择上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伊马替尼治疗部分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包括体重增加、疲乏无力、外周及眶周水肿、骨骼肌肉疼痛、恶心等。多数为低级别轻度到中度,5-10%长期治疗患者出现肌酐升高。
尼洛替尼治疗导致部分患者血糖升高、脂肪酶升高,对于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糖尿病或胰腺炎病史患者,应当谨慎处方尼洛替尼。临床前研究显示尼洛替尼可能延长心电图的Q-T间期,因此尼洛替尼治疗开始前检测心电图(Q-T间期),保证血钾、血镁在正常范围;尼洛替尼治疗期间仍应监测心电图、血钾、血镁。尼洛替尼应当空腹服用,避免进食尤其是高脂肪饮食后导致的尼洛替尼血药浓度增加。尼洛替尼增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