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 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了解反膨胀。 过程与方法:
1.思考并改进实验装置来观察液体受冷和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瓶装饮料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体受热和受冷过程中体积变化的现象描述和解释。 难点: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矿泉水、可乐、橙汁、白醋、酱油、食用油(6种液体选一种)、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瓶装液体
师出示材料:矿泉水、可乐、橙汁、白醋、酱油、食用油。这些瓶子里装的都是什么?
生(预测):液体。(师板书液体)
师:我们仔细来观察,这些瓶装的液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预测):瓶子里的液体都没有装满。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前一节课做过的实验)
生:可能是热胀冷缩。(师板书热胀冷缩)
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板书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 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1.讨论方法
说一说试管绑气球皮,这个方法的缺点。
(预设:1.时间长;2.水不太热,气球皮鼓起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2.确定方法、开始探究
师:为了使效果更加明显,你想到了什么方法?(这里如果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可以出示奶茶插吸管,被吸上来的动态图,引导学生想出方法。)
生(预测):准备一个瓶子,里面放满液体,瓶口用橡皮泥紧密封住,再在橡皮泥处插入一个管子,注意管子附近也要密封好。把这个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管子液面的变化,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管子液面的变化。
师表扬。出示实验所需的材料:烧瓶、玻璃管、橡皮塞、热水、冷水、两只大烧杯。 出示小提示:1.自选6种液体中的其中一种,倒入烧瓶中(倒满),插入带橡皮塞的玻璃管。(选择水的小组可以加点红墨水,让效果更加明显。)2.玻璃管原始液面套一个皮筋。放入热水中观察,等液面不再变化处套一个皮筋。3.放入冷水中观察,等液面不再变化处套一个皮筋。4.记录。
生探究实验。 3.交流实验现象
引出热胀冷缩的概念: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液体的这种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板书)
三、拓展
1.解释:瓶装液体都没有装满,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为了防止饮料的热胀冷缩,天气热了,若装满,饮料会膨胀,容易从盖子中漏出来或者导致饮料瓶爆裂。)
2.讨论:是不是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知识补充:水在由0℃温度升高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人们通过实验得到
了ρ-t曲线,即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在温度由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加大;温度由4℃继续上升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减小;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水在0℃至4℃的范围内,呈现出“冷胀热缩”的现象,称为反常膨胀。)
四、巩固练习 填空题: 水银是一种液体,它受热时体积会( 膨胀(变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银体积的这种变化叫( 热胀冷缩 ) 。实验室使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 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选择题:
1.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水、酱油、菜油、酒精、水银等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根据实验中获得的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A.许多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B.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C.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下列现象属于液体受热膨胀的是( B )。 A.冬天的水管被冻裂了 B.烧水时,热水从壶嘴里溢出来 C.温度计放入冰箱,液柱下降
3.从商店买来的饮料和酒都不会装满,小明觉得很奇怪。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A ) A.液体会热胀冷缩 B.瓶子会热胀冷缩 C.厂家为了偷工减料 简答题:
夏天,汽车油箱里最好不要加满油。你能简单说一说理由吗? 因为夏天气温高,汽油容易受热膨胀,从油箱中溢出。 五、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受热,体积膨胀
液体 热胀冷缩
受冷,体积缩小
教科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