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3:09: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古属折疡、金镞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等。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骨伤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骨伤科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创造性的民族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猿人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和发展着。7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和原始骨器工具,在原始人居住的山洞里发现很厚的灰烬与用火烧过的兽骨,证明北京猿人已学会用火。20万年前河套人时期,石器有了很大进步,并已发明了人工取火。在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了原始的热熨疗法。原始人在对付大自然灾害及抗击猛兽侵袭时,经常造成创伤,人们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些简易的理伤按摩手法;对伤口则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作用的外用药物,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常患筋骨痹痿之疾,昔陶唐

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吕氏春秋·古乐》曰:

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反映古代人已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便逐渐产生导引法。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古代人已经能够制作一些较精细的工具,如砭刀、骨针、石镰等。《山海经·东山经》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后世郭璞注解时认为,箴石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在旧石器晚期(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骨针、骨锥和其他骨制尖状器具。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已有石镰。这种石镰,外形似近代的镰刀,可以砭刺、切割。《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这说明新石器时代外科手术器械--砭镰已产生,并出现了外伤科名医--俞跗,由于当时创伤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外伤科医疗技术比其它科发达,并更早推广应用。

中医骨伤科的萌芽(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我国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奴隶社会较之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促进了医学进步,中医骨伤科开始萌芽,出现了疡医。 考古工作者在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很多陶制的酒器,《战国策》曰:帝女令仪狭作酒,进之于禹,可见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酒是最早兴

奋剂、麻醉剂和消毒剂,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以止痛、消毒,这对治疗创伤疾病很有意义。商代冶炼技术有很大发展,金属器具广泛地用于生产劳动和战争中,如刀、针、斧、锯、矢和镞等。医疗工具出有了改进和提高,据《韩非子》记载,古人以刀刺骨,说明刀已经作为骨伤科手术工具了。甲骨文是我国较早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疾病有几十种,其中骨伤科的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疾骨等。考古发现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有30多种药用种仁,其中有桃仁等种仁用于活血祛瘀。相传商代伊尹发明汤液,《甲乙经·序》曰: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神农本草经》曰:桃仁主瘀。由上可知,商代已应用活血药内服治疗跌打损伤。

周代,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有了新的发展,有了医政的设制和医疗的分科。《周礼·夭官·冢宰》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供)医事,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其中疡医就是外科和骨伤科医生,其职责是: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金疡(郑玄注:刀创也)即指刀、戈、剑、戟等金属器所致的开放性创伤;折疡(郑玄注:踠跌,《方言》注:踠跌,谓手)即为跌损骨折。疡医已能足宛屈及蹷仆,因而折损肢体。. 运用祝,、劀、杀疗法治疗上述四种外伤疾病。汉代郑玄对此注释:祝,当为注,谓附著药;劀,刮去脓血;杀,谓以药食其恶肉。《礼记·曲礼》记载沐浴疗法,谓: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以上四种外治法,为后世骨伤科医生所沿用。

《礼记·月令》载:命理瞻伤、察创、视听、审断,决狱讼必端平。

搜索更多关于: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的文档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9qig32he568ub00wtu64vbt01gdo5005e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