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旧课程价值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新课程的价值观强调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从而构建以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完整的课程观,突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内在价值,把社会选拔作为工具价值、外在价值放在其次。
旧课程的价值观则把根本价值与工具价值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课程的甄别、选拔功能被片面强化成教育的唯一的根本价值,学校为选拔一升学率而生存,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学生的发展与素质成了课程的副产品。 ?
? 辨析题
? 德育应该遵循疏导的原则,因此,正确的德育严禁惩罚。
X。德育过程的确应该遵循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但是,这并不等于德育过程要惩罚。实质上,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适当的惩罚在品德形成
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将伤害学生的自尊,或导致更严重的不良行为,如攻击性行为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行为的关系,使学生心悦诚服,同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 所以,德育过程要以正面教育为主,遵循疏导原则,但恰当的惩罚是必要的。
?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X。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为人的身心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环境则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教育则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
* * * * * * * * * 以上为贵州省招教真题,下为其他省市招教真题 * * * * * * * * * * ? 有人认为,凡是可以交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行为个体的知
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
x。解析:前半句是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后半句片面地强调发现学习和同化学习。人的知识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教给别人的知识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他人的认识成果,是第二手资料,自己发现和同化的知识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习主体亲自获得的第一系材料。学习中以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 汉语拼音的学习,对后面英语字母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负迁移现象。
V。解析: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学习汉语拼音对英语字母的学习产生的影响是消极的、因此属于负迁移。题干描述正确。
? 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所以优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教育。
X。解析: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制约着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一学知识,所以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教育可能和经济发展同步,也可能教育优先发展.即“教育先行”。在现代社会.提倡教一育优先发展。
?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关于师生关系,常见的有‘,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能够对教师服从。而“学生中心论”则正好相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
动,教师置于辅助地位。
理想的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以教师或学生为中心,师生间应该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合作共赢、共同成长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 论述题
? 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结合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阐述如何发挥评价在课堂教学
中的有效性。
? 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依法执教。
所谓‘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含义有二,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师要实现依法执教,首先要树立教育法律意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法律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学习教育法律专门知识和一般法律知识的关系。依法执教,要注意以德治教。
? 论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之间的关系。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洁有效的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2)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3)防止两种偏向,正确把握好二者的关系。
? 教师如何做到教书育人?
首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才能在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上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乐于奉献。 二、对真诚热爱,平等相待。 三、对自己讲究修养,以身作则。
四、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心灵。 五、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塑造,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要害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1、要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点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
2、关心热爱学生。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形成了师德的有机整体,三方面缺一不可。作为老教师,今后,要更加爱岗敬业,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 * * * * * * * * 以上为贵州省招教真题,下为其他省市招教真题 * * * * * * * * * * ? 结合创造力与智力、人格的关系,谈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有哪些?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
(2)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
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法训练。
? 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①尽量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
②充分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上轻松地集中注意听讲。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①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②要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 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4)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①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的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②要培养学生稳定而且广阔的兴趣。 ③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
④要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谈谈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策略。
教师一专业发展阶段论是试图揭示教师在历经职前、入职、在职以及离职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汇总所呈现的阶段性发展规津及其特征。历史上有关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有许多种说法,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说法认
为教师专业发展要经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造成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补友关系上。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
(2)关注情境: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一般来说,专家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参加培训,包括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在职培训;
(2)自学,包括通过专业阅读或者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型组织活动等活动来提高自身素质;
(3)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改革实验、参加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教育考察与观摩、校本教研与培训等。
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包括:日常教学反思、个人行动研究、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同伴交流与合作、跳出教育谋发展。
? 联系实际,阐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与经济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1.教育具有经济功能,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的经济功能具体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①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夏)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③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
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④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⑤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①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②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2.经济对教育也产生着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
(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 案例分析题
?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意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食其力,非
所谓教师滔滔讲话,学生默默聆听。”
问:(1)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
从叶圣陶先生的话可以看出,他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要落实这一教师观,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
①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在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改变旧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转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 李老师是一位青年男班主任,工作热情高,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要求学生不要
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要有良好的习惯等。然而在课堂上情急时,李老师经常用“笨猪”“死脑筋”之类的话。吸烟后,他随手将烟头抛在地上。虽然李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地上垃圾随处可见。李老师很是郁闷。
问:李老师的班级管理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哪些?
(1) ①身教不力,言教不服,言行不一致; ②没有做到关爱学生、热爱学生。 (2) ①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②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③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需要协调好学校内部各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与学校各级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 一学生在课堂上打手机,老师劝阻无效后,气愤地夺过手机摔在地上。问题: (1)请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何重要意义? (3)教师应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1)从材料中可出看出,“在课堂上打手机”这一行为反映了该学生对教师劳动的不尊重;而教师“劝阻无效后,气愤地夺过手机摔在地上”这一行为表明,教师没有做到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