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五羊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7:47: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4 结论和建议

2.4.1结论

这次五羊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小组专业配备全面,技术力量雄厚,检查提纲详细,符合有关规定。检查认真、仔细、全面,达到了预期检查目的。检查组认为:五羊水库目前虽然还能正常发挥部分效益,但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

(1)上下游坝面及坝顶未作过整治,坝面坡度不规整,坝身存在渗漏现象;另外,该段上游坝坡出现内滑现象;大坝存在白蚁危害。

(2)溢洪道为自然山体开槽,无消能设施,受水流冲刷严重。 (3)放水卧管存在漏水迹象,放水设施操作不方便。

(4)水库无水、雨情观测设施,无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水库无专用管理设施。 2.4.2 建议

五羊水库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威胁大坝的安全运行,五羊水库一旦溃坝,将直接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必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水库的除险加固迫在眉睫。建议对大坝坝体渗流情况及结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复核,必要时应放缓上游坝坡,以增加大坝坝坡稳定性;对大坝裂缝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整治对策,确保完全消除其安全隐患。对大坝防洪能力进行全面的复核,必要时应加高坝顶高程或扩宽溢洪道来增加水库防洪能力;改建大坝迎水面防浪护坡,完善大坝坝面及坝体排水设施;对溢洪道过水断面进行必要的衬砌,增设消能防冲设施;对放水卧管进行整治;增加必要的大坝观测设施;完善管理设施及通讯设施。

10

3工程质量评价

3.1水库枢纽工程现场检查

2013年2月,剑阁县水务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五羊水库进行了现场安全检查,在听取了五羊水库管理站有关人员全面汇报的基础上,对枢纽各建筑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查。随后对大坝、溢洪道及放水设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广泛深入地讨论,现将五羊水库枢纽工程现场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3.1.1水库大坝

五羊水库大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大坝由于当初建设时设计标准低,施工技术落后,坝体填土质量较差,大坝上游坝坡浪蚀严重,存在局部不均匀沉陷变形现象。

(2)大坝下游坝坡杂草丛生,局部不均匀沉陷变形明显,无排水系统,坝体两端与山坡接合部无地表排水沟。根据坝坡稳定计算分析,其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规范允许值。

(3)排水棱体设置简单,底部没有设置反滤层,其结构不合理。且棱体大部分垮塌严重。

(4)坝身上部多处散浸现象明显,渗漏量较小,约0.3L/s。 (5)大坝存在白蚁危害,危害类型为建巢危害。 3.1.2溢洪道

溢洪道形式不规则,且未进行衬砌,经过多年运行后,局部地段冲毁严重,存在部分垮塌现象。通过实地查看和水库管理人员介绍,溢洪道边宽度及高度不够,校核洪水水面曲线高于溢洪道衬砌边墙顶,在遇见较大洪水时,洪水会冲出边墙,威胁溢洪道外的农田。 3.1.3放水设施

放水设施位于大坝右岸,由石质涵卧管组成。“5.12”震后,放水卧

11

管出现渗漏情况。 3.1.4观测设备

工程设未必要的观测设施,无法对水库水位、坝体变形和位移等进行观测,无任何分析统计资料。 3.1.5其他

水库管理单位为柳沟水利水保管理站,工程建成以来,无水库管理房,无防汛抢险道路,使工程管理和防汛工作正常开展及其不利,严重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 3.2工程地质条件 3.2.1 地形地貌

库区为构造剥蚀丘陵地形,西北高,南东低。地貌形态受到构造和岩性控制,平台与深切沟谷,最高750m,最低490m,高差260m。坝区属浅切割的浅丘地貌区。主要地貌形态为条状山间拗谷,山顶多呈桌状平顶山。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剥蚀及侵蚀堆积两大类型。 3.2.2 地层岩性

该区出露地层由侏罗系七曲寺组、第四系坡、残积层及人工填土层组成。现将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侏罗系七曲寺组(J3q):浅紫-紫红色泥质砂岩、泥岩互层,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类岩石岩性较软,胶结物以泥质胶结为主,水平层间裂隙及垂直张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带厚2~5米;浅紫、灰紫色砂岩,断口多呈粒状,厚层~块状构造,细粒结构,颗粒大小较均一,主要成分为石英,次为长石,胶结钙质,胶结坚密,岩性坚硬,局部地段为钙泥质或泥质胶结,泥质砂岩单层1.5~8.0m不等,抗风化能力弱。

(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el):黄色粉质粘土组成,夹少量泥岩、砂岩碎块石,结构稍密,稍湿,可塑状,结构均一,分布不均匀,

12

钻探揭示厚约1.6~8.8米,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斜坡及谷地;低洼地带常含有淤泥质。

(3)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r):杂色,以粉质粘土、粘土夹泥岩、砂岩碎块为主。主要由筑坝堆积而成。分布于大坝坝体,厚度0~24.1米。

3.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工程区位于绵阳帚状构造带(二级构造单元)的北部,北与前龙门山褶断带相毗邻。这一构造体系的主要构造形迹为一系列褶皱轻微,轴线呈北东走向的短轴背向斜,它们与单斜岩层相间产出,两翼不对称,一般北翼陡,南翼缓,地层倾角在2~7°间,局部因地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滑动而形成次级小型褶皱,组成这些褶皱的地层为下侏罗系剑门关组上段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砾岩。属内陆河相碎屑岩建造,岩性交替频繁,泥岩粉砂岩常重复出现。

地貌属于浅丘斜坡地貌,坡度10~35度。地形北高南低。 区内无大断裂构造,仅见原生节理裂隙发育。

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的间歇性升降,这从区内阶地的发育特征和古夷平面的多级性可得到证明。第四系沉积物中未发现断裂和地层褶皱,历史上除2008年“5.12”特大地震有较小影响外,无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表明区域是相对稳定的。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100万)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及《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蜂值加速度区划图》(1/100万)、《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100万)等查得,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g为重力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值为0.40s。

13

搜索更多关于: 五羊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 的文档
五羊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9shl9xor168ub00wtu64vbt01gdv9005if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