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物化下册练习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0:33: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 分散度 B 多相性及聚结不稳定性 C 多相性及分散度 D 全部性质

25.所谓乳状液是指 。

A 油、水互溶所形成的二组分体系

B 油分散在水中而不是水分散在油中所成的分散体系 C 水分散在油中而不是油分散在水中所成的分散体系 D 油分散在水中或水分散在油中所成的分散体系

26.乳状液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

A 分散相的多少 B 分散介质的多少 C 分散介质的性质 D 乳化剂的性质

27.下列关于乳化作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降低界面张力 B 形成坚固的界面保护膜 C 形成双电层

D 与分散相液滴发生化学反应改变了分散相的分子形态

28.下列关于乳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乳状液属于胶体分散体系

B 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水、油两相的体积 C O/W型乳状液不能转型为W/O型乳状液 D 能被水稀释的乳状液属于O/W型乳状液

29. 某多分散的高分子化合物,用渗透压法测得其均相对分子的质量为M1,用光散射法测得

其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2。其结果是 。

A. M1=M2 B. M1>M2 C. M2>M1 D. 因方法误差,M1≠M2

56

30. 某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在10~10之间,欲准确测其均相对分子质量,下述

实验方法不能采用的是 。

A. 渗透压法 B. 光散射法 C.粘度法 D.凝固点降低法

31. 可利用胶体化学手段来研究高分子溶液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分子溶液为热力学稳定体系

B.高分子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与胶体中的分散相粒子大小相当

C.高分子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与溶胶中的分散相粒子的扩散速度都比较慢 D.高分子溶液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溶胶中分散相粒子的相对粒子质量不均一

32. 分离不同蛋白质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纸电泳 B. 离心沉降 C. 等电聚焦 D. 渗透压

33. 向溶胶中加入少量高分子能使溶胶发生絮凝,是由于 。

A.高分子使溶胶的热力学稳定性降低 B.高分子能降低溶胶的电动电势

C.高分子在胶粒间桥联使其失去动力学稳定性 D.高分子能破坏溶胶双电层。

四、 计算题

-7

1.某溶胶粒子的半径为2.12×10m,观察其Brown运动,经若干次实验后,测得粒子

-5

的平均位移X = 1.004×10m,平均观察间隔时间为60秒,实验温度为290.2K,介质

-3

的粘度为1.10×10Pa·s。求Avogadro 常数L。

-9

2.298K测得胶粒(球形)半径为2.0×10m的某溶胶在两极相距0.1m,所施加的电

-5-1

压为100V的电场中胶粒向正极的移动速率为2.0×10m·s,已知该溶胶分散介质的

-3

介电常数ε=81.1,黏度η=1.00×10Pa·s,求该溶胶的ζ电势。

-7-3

3.有一金溶胶,胶粒半径 r = 2.0×10m,分散介质的黏度η = 1×10Pa·s,计算

-2

胶粒下沉1×10m所需时间(只考虑在重力场中的沉降)。已知胶粒密度为

4-33-3

1.93×10kg·m,分散介质密度为1.0×10kg·m。

4.在H3AsO3的稀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可生成As2S3溶胶。已知过量的H2S在水溶液中

+--23

电离成H和HS。在四个烧杯中分别盛2.00×10mAs2S3 溶胶,分别加入NaCl、MgCl2 、

-3

MgSO4、Al(NO3)3溶液使其聚沉,最少需加入电解质的量为:0.1mol·dmNaCl 溶液

29

2.08×10m;0.01mol·dmMgCl2溶液 1.55×10m; 0.01mol·dm MgSO4溶液

-63-3-63

1.77×10m;0.001mol·dm AlCl3溶液2.10×10m。计算上述各电解质的聚沉值, 写出聚沉能力大小的排列顺序,并解释MgCl2和 MgSO4的聚沉能力为何不同?

4

5、 将4.0mol相对分子质量为5.0×10的聚苯乙烯与6.0mol相对分子质量为 1.0×10的聚苯乙烯混合,求此混合样品的

5

-53-3-63-3

-3

和分布宽度指数D的值。

6、在298K、 溶剂条件下,测得浓度为20kg·m的聚苯乙烯溶液的渗透压为60Pa, 求该聚苯乙烯的摩尔质量。

56

7、298K下,分别测得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0×10、2.0×10聚乙烯醇水溶液的[η]为

3-13-13-1

0.429mkg和1.23m·kg,又测得另一聚乙烯醇水溶液的[η]为0.820m·kg,求该聚 乙烯醇的均相对分子质量。

8、293K下,利用超速离心沉降测得核糖核酸酶水溶液的沉降系数为1.64Svedberg单

-112-1

位,又测得该核糖核酸酶水溶液的扩散系数为11.9×10ms,已知该核糖核酸酶在水

-33-1-3

溶液中的比容为0.728×10m·kg,水的密度为1080kg·m。求该核糖核酸酶的摩尔 质量。

9、在膜之一侧胶体RNa浓度为c1,并假定完全解离,若外部为纯水, 则其渗透压 π实=2c1RT。若膜之另一侧放浓度为c2的NaCl溶液。试证明: 实验测定的渗透压

π测=2c1[ ]RT,而当c1>>c2时,则 ;而当c2>>c1时,则π测=1/2π实, 即在此情况下测得的渗透压仅为真实渗透压的一半。

-+

10、 有一半透膜,膜内是浓度为c1的RNa溶液,膜外为纯水。膜平衡的结果是造成了

.-3

膜内外pH值的变化,此过程称为膜水解。如果膜水解程度很小,且c1=0.1moldm。问 平衡时膜内外pH值各为多少?(pH内 =5 ; pH外=9)

答案:

一、1. 答:×2. 答: ×3. 答:√4. 答:×5. 答: √6. 答: √7. 答: ×8. 答: √二、1、答:高度分散的(分散相粒子在1~1000 nm);微不均匀的(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相系统。 高度分散的(大分子尺寸在1~1000 nm 之间);热力学稳定的均相系统。 2、答:负 ;电泳。 3、答:小;小。 4、答:搭桥效应;脱水效应;电中和效应。

30

5、答:反;大;小;大;反。 6、答:气体。 7、答:表面活性物质;固体粉末;一些天然物质。 8、答:负极

+-x+--+x-+

9.[(AgI)m·nAg·(n-x)NO3]·xNO3 [(AgI)m·nI·(n-x)K]·xK 10.胶粒对光的散射。

11.分散介质分子对胶粒不断撞击的结果。 12.离心 扩散

13.由于胶团双电层结构的存在,使胶粒带相同的电荷而相互排斥。 14.胶粒所带电荷相反,两者的用量比例适当(总电荷量相等)。 15.颜色的改变 产生浑浊 静置后出现沉淀 16.离子交换 压缩 吸附 17.加合 敏化 对抗 18.切变稠化 切变稀化

19.O/W W/O 稀释法 染色法 电导法 20.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形成坚固的保护膜 21.O/W W/O

22.降低界面张力 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弹性的界面膜 形成具有适当黏度的液膜。 23.D=1.6 24. 溶胀 溶解

25、热力学稳定性的不同,高分子溶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而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26、A2=0;

27、体积限制效应 渗透压效应 三、1. C,2. C, 3. D ;C,4. A,5. C,6. A ;E;B ,7.C, 8.B,9、D,10、A 11.A,12.A,13.A, 14.B,15.C,16.A,17.D,18.A,19.D, 20.A,21.C,22.B, 23.B, 24.B,25.D,26.D,27.D,28.D, 29.C,30.D,31.B,32.A,33.C.

31

搜索更多关于: 物化下册练习题 的文档
物化下册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9tgx3ky767d82u9zjlx7yogl1itk200ip8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