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在我国, 国家的整体人才需求呈现金字塔结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需求量最大的是技术工人,这个事实恰恰被人们所忽视,陕西每年大约有20万的大学毕业生,而具有一技之长的仅仅有2万人,预计在未来五年内,陕西大约需要有一技之长的技工15万人左右,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004年6月9日,我院与高新枫叶物业公司联合办学协议正式签订,这一举措,开创了陕西公办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先河,为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办学之路,更加明晰了高职教育的基本方向。它既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尝试,也是对“人才数量不少,可使用人才太缺”这一人才怪圈的一大突破,更重要的是开辟了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获取实用人才的有效途径。这一举措虽然平凡,但对于推动教育改革,明确办学方向、构建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体系却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 物业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 实习基地名称 高新枫业物业管理责任公司 天地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创业物业管理责任公司 西安雅荷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曲江圣境物业管理责任公司 西安高科园林绿化责任公司 实习基地地址 科技四路(唐延路) 科技六路 总经理姓名 创见时间 李中胜;李农 周世淳 2003年5月 2004年6月 2003年5月 2003年5月 2007年 6月 2006年 6月 科技路创业广场 杜小林 贾砺 北郊世纪大道 曲江新区雁南一路 西安高新区科技路 王平 汪潭 李中胜 我院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企联合办学中,充分运用企业资源,把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分为三部分,课程实践,假期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其中每一部分实习几乎都在企业进行,使学生真正把学习融入了实践,把实践也融入了学习,真正体现出了实践理论相结合。特别是在假期实习阶段,一般安排四周左右时间,克服了课程实习中的走马观花,把课堂理论和课程实习中的枝叶片断整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所学所用为何物,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物业公司通过四周多对学生的考察,也充分体会到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的业务水平,较之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其物业管理中是遥遥领先的。为此,一般在假期实习结束后,许多物业管理公司就直接表示希望把学生留下来。这也导致了在第三学年,有些学生去上班而不完全回学校上课的结局,当然这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但这至少可说明,校企联合办学得到了物业公司的认可,是一种双赢模式。对企业而言,无需支付更多的人力资源培训成本,就可以获得自己所需人才,对学校而言,既培养了社会所需人才,完成了社会赋予学校的使命,获得了竞争优势,又不用耗费巨资建立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办学的最大贡献是它对社会的意义。它不仅促使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各行业之间的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是 — 5 —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在国外,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学生实践性教学提供方便,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种方向。德国的“双元制”其基本表述是:“传授专业需求的技能”;“确保工业界有所需的技术人才”,通常要求受教育者每周3.5天要在企业实践,1.5天坐进课堂接受理论教学,是一种务实的、以实趋势分析: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模式,曾一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时代变迁与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曾经的具体运行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职业岗位的职业要求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因此,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关键是需要通过对实践的总结,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从实践性教学课程入手,设计工作所需核心能力作为教学关键环节,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这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趋势。 项目研究的重点 1.高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以往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经验为基础,凝练高职核心竞争力,探讨校企合作共同参与高职教学改革新模式。 2.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有效运作机制。通过不同类型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分析,围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探讨有效的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方法手段。 3.应用性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是 “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 4.课程知识和技术多元整合。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技能,要运用多元整合的思路,形成以应用性、技能性为特色的高职课程内容体系。 项目研究的创新点
— 6 —
1.研究视角的创新。将目前较为先进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与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引高职专业教学 改革研究中。 2.研究对象的选择。一方面选择我院的物业管理专业进行实证分析,该专业在我院的高职教育 中,开创了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先河,且实习基地十多年一直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服务;另 一方面吸收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和类似专业相关经验,综合研究,探讨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3.研究方法的创新。主要进行实证性研究,课题以物业管理专业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整个过程及 学生实践状况为载体,分析实践性教学的可行性与改进措施,具有实践意义。 项目研究的方案设计(包括研究思路、方法和时间安排)
— 7 —
项目研究思路 该项目的研究思路为,借鉴发达国家及其他高职院校的高职教育模式先进经验,认真总结我院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以及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寻求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顶岗实习的新机制,探讨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如何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体系。力争做到洋为中用、他为我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基本指导思想有四点: 1.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要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课程设计要有来自用人单位的专家参与。 2.课程体系要兼顾理论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实践两个方面需要。专业技能的训练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亲手操练;二是与专业课程有关的现场教学。3.专业技能训练必须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顶岗实习。4.注重双师型结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注重人才培养复合型,课程设计注重知识体系复合型,这就自然要求教师队伍也应该是复合型。 本项目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法,以我院物业管理专业为主要分析对象,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进行经验性总结,进而归纳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 2.市场调查法:通过资料收集,尽可能的多的查阅国内外其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做法,以做到“洋为中用,他为我用”。 3.专家意见法:在研究过程中,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竭力使校企合作的时间性教学活动能体现本校特色 4.逆向设计法。逆向设计法是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起点,分析确定高职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据此设置出专业所需核心技术课程和职业技能课;再确定核心技术课之外的、专业必须的专业技能课,然后根据核心技术课、职业技能课的需要,从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要求出发,设计基础课和特色课程。 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4个月,收集资料,市场调查;特别要收集物业管理专业的企业合作实践资料 第二阶段:2个月,分析研究调查资料,并对物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初步认定; 第三阶段:4个月,对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从理论上提出设想,并使之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 第四阶段:10个月;创新性教学模式在物业管理专业实践验证; 第五阶段:2个月,修订完善创新性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体系 第六阶段:2个月,写出研究报告。 项目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