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1)D (2)D 第(1)题,图中横坐标为长江上游宜昌站的年径流量,纵坐标为年输沙量,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①阶段→②阶段→③阶段的输沙量明显减少,D正确;A、B、C错误。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③阶段河流的输沙量比②阶段减少。在②阶段和③阶段河流的年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A错;修路等工程建设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从而会增加输沙量,B错;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会增大湖泊面积,调节的是下游河段,对上游的宜昌河段影响不大,C错;上游干支流修建水库会对下游河段产生调蓄作用,能够起到拦水拦沙的作用,因此下游的输沙量会减少。 (2019·全国Ⅰ卷,9、11)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解析:(1)D (2)C 第(1)题,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且集中,降水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故选D。第(2)题,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流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错误。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选C。
考点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4·北京卷,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9 -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思路点拨:第(1)题
第(2)题
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缺水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时间分布不均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水资源污染
解决措施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节约用水 适度控制经济规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 10 -
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水资源浪费严重 提高节水意识,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2019·江苏卷,27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1.3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10.6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图1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及其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2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月平均流量图”。
(1)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有 。 (2)比较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的差异并解释其成因。 (3)为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指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解析:第(1)题,由材料“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可知,两河流的水源补给有冰雪融水;据图1和图2可知,河流汛期与流经地区的雨季大致相同,故有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是普遍存在的河流补给方式。第(2)题,据图1可知,恒河附近的新德里和勒克瑙降水较少,而布拉马普特拉河附近的朗布尔和迪布鲁格尔降水较多,且雨季长,结合上题结论可以推出河流流量的差异。第(3)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往往考虑开源和节流,注意题目限定的角度“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可结合区域气候特征、流域开发、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
- 11 -
(2)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峰值较早,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 (3)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等。
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
(2017·北京卷,36节选)读图,回答下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河流水文特征与该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因此需要结合两河段地形、气候特征对流量、水位特征、含沙量、结冰期、落差(流速)等各水文要素进行对比分析。
读图可知→甲河段流经山区,流域面积小→流量小;纬度高→结冰期长;落差大→流速快。乙河段流经平原地区,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较短;地形平坦,落差小→流速慢。
答案: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1.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要素 水位 描述角度 水位高低及其变化 流量大小及其变化 长或短,从×月×月 含沙量大小 影响因素 多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①水源补给的多少和流域面积大小;②流经地区的植被涵养、湖泊(水库)调蓄,上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等 流域内的雨季长短(外流河),气温变化导致的积雪、冰川融水时段等 流量 汛期 含沙量
流域内的地形坡度(流速)、降水强度、植被覆盖率、土质等 - 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