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剪裂。
岩石力学性质:主要指其屈服应力和破裂强度。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1、内因:①成分,含硬度大的粒状矿物易发生脆性变形。②结构:基底式胶结,强度高;接触式胶结,强度低。③构造:具层理的,易发生塑性变形。 2、外因: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应力作用方式和作用时间、 应力状态等。 构造应力场:指地壳内某一瞬时一定范围内的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
褶皱:是岩层受力作用后呈现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完整性
的地质构造。 根据褶皱的形态和组成褶皱的地层将褶皱分为背斜与向斜 背斜是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的褶皱。向斜是核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的褶皱。 褶皱要素: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确定其形态的几何要素
褶皱要素包括:1核部2翼部3 转折端4 枢纽5 轴面6 轴迹7 脊、脊线8 槽、槽线 闭合度:背斜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在构造等高线图上,则是最高等高线与最低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闭合面积:背斜已被闭合部分所占的面积,也就是闭合构造内最低一条完
全闭合的构造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指的是平面面积。
闭合背斜:如果背斜的枢纽向两端倾没,成为一个四周被同一岩层包围的背斜。
闭合背斜的要素:①闭合度:是指背斜的顶到溢出点之间的高差,也称闭合差。②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闭的面积。
生长背斜:在普遍沉降沉积的背景上,由于局部隆起形成的背斜。 生长背斜的特征:1、具有上缓陡下陡的构造形态2、同一岩层厚度顶薄翼厚3、同一岩层的粒度顶粗翼细4、连续沉积的顶部位移由浅入深向缓
翼方向移动,轴面凸向陡翼。 根据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分类(里卡德)(前为轴面产状,后为枢纽产状) 1)直立水平褶皱(Ⅰ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近水平,倾伏角0~10°。 2)直立倾伏褶皱(Ⅱ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倾伏角为10°~70°。 3)倾竖褶皱(Ⅲ区):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 ~80°,枢纽倾伏角为80°~90°。 4)歪斜水平褶皱(Ⅳ区):轴面倾角为80°~10° ,枢纽近水平, 倾伏角为0°~10° 。 5)平卧褶皱(Ⅴ区):枢纽倾伏角和轴面倾角均为0°~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