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泄气(xiè)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āng) ...B.签订(jiàn) 歼灭(qiān) 摧枯拉朽(xiǔ) ...C.芜湖(wú) 荻港(dí) 纷纷溃退(kuì) ...D.区域(yù) 督战(dū) 封锁长江(suǒ) ...2.下面句中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鸢飞戾天者 .
3.下列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佛印绝类弥勒
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B.窥谷忘反 C.遂至承天寺 D.蝉则千转不穷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档电视节目,内容惟妙惟肖,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运用夸张和想像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的淋漓尽致。 ....C.看到孩子的不文明行为,有的家长无动于衷,这是很不应该的。 ....
D.古人在修建这些建筑时,借助山势,因地制宜,显示出了高超的建筑水平。 ....二、名句默写
6.(9分)根据《与朱元思书》的内容,按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一文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绘富春江水流之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dài(______)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xiù(______)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yāo(______)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pīng pāng(________)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chì(______)红的火炭!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 9.古文阅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言词汇——我能选出下面加横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惩山北之塞(苦于) 聚室而谋(商量) 叩石垦壤(敲、凿) B.毕力平险(险要) 出入之迂也(绕道) 始龀(换牙) C.帝感其诚(诚心) 亡以应(没有) 固不可彻(彻底) D.长息曰(长时间) 有遗男(遗留) 杂然相许(纷纷) 2)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内容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②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 ③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 。 4)问题探究——“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我的探究:
5)拓展延伸——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
①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②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选第 题,我的解答: 10.拓展阅读 江水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②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③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④,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形容:形状。②践跻:亲自登临。③叠崿:重重叠叠的高崖。④履历:经历,经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至峡口百许里/绝壁或千许丈 ..B.林木高茂/清荣峻茂 ..
C.常闻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绝巘多生怪柏/泠泠不绝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3)用“/”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仰 瞩 俯 映 弥 习 弥 佳 流 连 信 宿 不 觉 忘 返。 4)结合文章说说三峡的山有何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我的母亲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 ,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使我终生难 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 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 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出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本文节选自2012年12月8日莫言在瑞士学院的演讲) 1)简要概述选文记叙的事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阻拦“我”报复那个曾经伤害过她的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担心母亲会寻短见。
2)从文章内容看,“我”从母亲那里学到了什么?
3)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我”的流泪,请分析其原因及表达的感情。
5)本文以“我最……”的句式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往事 。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用这种
句式写一个类似的片段,来表现母爱或父爱。(不多于80字)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蝉的卵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很好的昆虫家族。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在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取代了蝉的家族。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4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5星期。
4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4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文章最后一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2)理解文中两个句子的含义。
①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②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3)本文尾段说:“4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