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提梁壶
十七,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祖柄青铜勺
战国: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出土,原件藏内蒙古博物馆。
十八,匜(yi,仪)
深沿盘,开口成流。匜为盥洗器,《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
1,有足与耳(鋬)
齐侯匜
西周,上海博物馆收藏。高24.7厘米长48.1厘米。 此器平盖,龙首鋬,四兽形足。通体饰较密的横条沟脊纹。腹内底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记齐侯为虢孟姬良女作匜。孟姬女是虢君之女,为齐侯夫人。在青铜匜中,以此形制为最大、最重。
2,无足或者无耳(战国到汉)
楚王银匜
战国,故宫博物院藏。建国前出土于安徽寿县,银盥器战国高4.9厘米,口径12.5—11.8厘米,重100克。
早期西周到春秋一般是长形,后期战国到汉为圆(方)形,有短腿或者无腿,耳演变成提梁或者无耳。
十九,觚(gu,姑)
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直径比尊细。
天 觚
西周前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收藏。器通高26厘米,口径15厘米,现藏于。敞口,束颈,厚方唇,腹部不显,高圈足。颈饰仰叶纹,有鳞纹边饰。腹饰对称夔纹,圈足饰卷体钩鼻兽纹。全器自颈至圈足有四道三棱形棱脊,上饰人形几何纹。此觚纹饰奇丽,同类器形较为少见。
觚是流行于商代至西周初的饮酒器。整个觚体分为三段,上部器口与细颈为容体,中间的腹部为实心,考古学上称之为\假\腹,下面为圈足。这样的造型设计符合力学原理,使重心降低,增强了器物的稳定性,显得精巧别致而又不失沉稳庄重。商代酒器最基本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饮;也有与斝成组合的。
二十,斝(jia,甲)
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兽面涡纹斝
西周,湖北省博物馆藏。高15.1cm;流尾长16.7cm。
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西周时期。斝的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口沿有柱,一侧置鋬,长足,有盖和无盖的形制并存。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形状似爵而大,然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
二十一,爵(jiu, 决)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两柱,后有尾,旁有鋬(把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