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装臵危险化学品汇编
一、聚丙烯装臵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性质:爆炸范围、闪点、自燃点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丙烯、氢气、三乙基铝、乙烯等易燃、易爆物料,工程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
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物料及物性见表13-2-1。 表13-2-1 主要危险物料及它们的物性—览表
序号 物质名称 分子量 熔点 引燃温度 沸点 V% 空气中容许浓度
(℃) (℃) (℃) 限 mg/m3 1
烯 420 - - - - 2
烯 42.08 -185.2 497 -47.7 <-66.7 2.0 3 乙烯 28.05 -169.4 490<-140 3.0 29
5 氢气 2.016 -259.2 585<-150 4.1 74.7 6
三
铝 114 -58 186 <-52 7 CO 28 -207 609 -191 74 20/30 TWA/STEL
爆炸浓度℃) 下限 上聚
丙
5/10TWA/STEL 丙
-103.8 -252.8 乙
基
2 MAC 12.5 闪点 (
11.1
二、聚丙烯装臵主要有害物介质(易燃易爆、有毒)的有关参数 (一)丙烯
1、 理化性质:丙烯分子式为C3H6;分子量:42.08;丙烯为无色带甜味的气体。气体密度1.46(空气为1)。液体密度(20℃)0.5139。熔点-185.2℃。沸点–47.7℃。闪点-107℃。自燃点497℃。临界温度92.03℃ 。临界压力64.62Mpa。蒸汽压:0 ℃时-0.60Mpa;10℃ 时-0.80Mpa。;20℃时-1.04Mpa;30℃时–1.34Mpa;40℃时-1.69Mpa。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2.0~11.0%(V/V)。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有微毒,在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4000PPm。 2、用途:丙烯主要用作聚合单体原料。
3、危害性:丙烯有微毒。丙烯空气中浓度高时会导致窒息,液态时与皮肤接触能冻伤皮肤。丙烯与空气混合物在497。C时能自燃,在爆炸极限内与明火接触会发生爆炸现象。
4、安全措施:在丙烯存在区域内工作时,应穿戴安全护目镜、围裙,戴氯丁护胶手套,避免眼睛和皮肤与其接触。高浓度区内工作时,应还须戴好供气面罩,且保证通风。
当发现泄露必须及时通风臵换,若发生丙烯大量泄露,必须立即切断泄露源或在失火情况下,首先要切泄露源,并用水冷却邻近设备表面。 若有人吸入丙烯,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上风处,并执行《应急处理预案》,视情况对吸入者进行人工呼吸、供氧等急救,严重者请医务人员处理。
若发生人员乙烯冻伤事故应马上用15~200C的冷水冲洗伤处,并用手按摩揉搓伤处,直至皮肤恢复到正常颜色为止,然后迅速送到医院由医生检查处理。。
(二)乙烯
1、理化性质:乙烯分子式为CH2=CH2,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稍带有甜味的气体。分子量28.05,密度0.5674g/cm3(20/4℃),冰点–169.2℃,,沸点103.7℃。易燃其爆炸极限为2.7%~36%。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2、用途:主要用作聚合单体原料。 3、危害性:
(1)乙烯具有火灾爆炸的危害性,乙烯极易燃烧,其爆炸极限为2.7%~36% 。如发生泄露可能产生火灾爆炸的危害。
(2)毒性:毒性属低毒类。麻醉作用较强,但对呼吸影响较小。
乙烯主要经呼吸道吸入,经肺泡扩散,小部分溶解于血液中。吸收后乙烯的绝大部分以原形通过肺迅速随呼气排出,如停止麻醉2min后,即在血液内消失。只有在极高浓度(80%~90%)时,乙烯在血液内消失后,还能在组织中存留数小时。故乙烯麻醉迅速,苏醒亦快。
急性中毒时,人吸入含37.5%乙烯的空气,15min可引起明显记忆障碍;含50%乙烯的空气,使含氧量降至10%,引起人意识丧失。若吸入75%~90%乙烯与氧的混合气体,可引起麻醉,但无明显的兴奋期,并迅速苏醒。吸入上述混合气体25%~45%可引起痛觉消失,意识不受影响。长期接触乙烯的工人,而慢性中毒时,常有头晕、全身不适、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个别与胃肠功能紊乱,体征无特殊发现。对白细胞及肝功能的影响尚无定论。
(3)乙烯气体对皮肤无刺激性,但皮肤接触液态乙烯能发生冻伤。对眼和呼吸道粘膜可引起轻微的刺激症状,脱离接触后数小时可消失。 4、安全措施:
(1)定期对带有乙烯介质的管线、阀门设备进行检查,发现泄露必须及时处理。
若发生乙烯大量泄露或火灾时,应及时切断泄露源,着火时可用水、CO、干粉、泡沫、CCl4等灭火器灭火。
(2)急性吸入中毒按一般麻醉性气体中毒处理,注意防止呼吸中枢麻痹。若吸入乙烯应及时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上风处急救,视情况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严重者送医院急救。
(3)若发生人员乙烯冻伤事故,应马上用15~200C的冷水冲洗伤处,并用手按摩揉搓伤处,直至皮肤恢复到正常颜色为止,然后迅速送到医院由医生检查处理。 (三)氢气
1、理化性质:分子式:H2;分子量;2.016;氢气无色、无臭、无毒、无腐蚀性。其密度0.0899克/升(Vn);熔点–259.18℃;临界压力1.30Mpa;氢气易燃易爆,爆炸极限4.0~75.0%(V/V)。它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起化合反应,与F、Cl等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2、用途:氢气用作聚合物分子量调节剂。
3、危害性:氢气具有窒息性,且遇明火和在高温状态下,能发生爆炸、燃烧危险。爆炸极限极宽,其液态若接触皮肤,能产生冻伤。
4、安全措施:应避免氢气与眼睛和皮肤接触。如发生氢气泄露,应立即进行通风臵换处理,当发生氢气大量泄露或火灾时,应及时切断泄露源,着火时可用水、CO、干粉、泡沫、CCl4等灭火器灭火。
若吸入H2,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上风处,视情况进行人工呼吸、供氧等急救,严重者请医务人员处理。 (四)载钛催化剂
1、 理化性质:含有Ti、Mg和有机物,外观棕色粉末。有刺激性气味,与H2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