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柳永《定风波》意境赏析
作者:龙杰
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3期
内容摘要:《定风波》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主人公因心上人远去而音信全无,心灰意懒,寂寞愁苦的哀伤心情。下片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后悔当初未能把心上人留住,希望着想象着在鸡窗、蛮笺、象管、吟课的静谧温馨的氛围中过着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的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体现了市民的审美趣味,抒发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词作语言浅俗,明白如叙家常,表现了柳永俚语俗词的特点。 关键词:柳永 《定风波》 赏析
《定风波》是一首闺怨词。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草木争荣,群芳竞艳的春天,主人公因情郎一去无消息的烦闷心情。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词开篇交待了时序,春天来了。春天是万物勃发的季节,春天是生命的季节,民谚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从春天开始,在中国的文学里,春天、秋月、鲜花这些都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代表着美好的憧憬,美好的前程。可是此词一开篇却说,自从春天以来,看见绿树鲜花,都觉得很悲惨,很忧愁,整天郁郁不乐,不管什么事情都觉得不顺心,什么事情都不想做,都不想动。“开头两句,先移情入景,再点出人物情怀,渲染了主人公寂寞、愁苦、百无聊赖的心境”[1]。甚至于“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可见词中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可谓心绪阑珊。这几句紧扣开篇而来,而意更进一层。词中主人公任春天如何桃红柳绿,莺啼花灿,艳阳高照,只管蒙头大睡。恐怕也没有半点“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兴致了。金昌绪的“打起黄莺儿”体现的是主人公活泼、可爱、富于生气的形象,对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而柳永的“莺穿柳带”表现的是主人公万念俱灰、精神不振、心灰意懒、对未来没有任何希望。
“日上花梢”三句以春日阳光明媚,鲜花灿烂,莺穿柳带的快乐喜气意象衬托出主人公精神的颓废。即所谓以乐景写哀情。词至此虽未写主人公因何而郁闷不乐,但我们已看出,主人公内心的寂寞愁惨之烈已显露无遗,主人公的愁是一种非关家国之思衣食之忧的闲愁——即男女相思之愁。这是一种茶饭不思,衣带渐宽终不悔,纵使高楼一跃也值得的愁。这种愁让主人公“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丰满的身材消瘦了,浓密黑亮的发髻也无心梳理,任其散乱下垂,随风飘扬。是什么事情让其如此颓唐呢?“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音书无个点出芳心是事可可的根源,真挚地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苦楚。无奈啊,原来是心上人自从别去以后,连信也没有一封,电话也不来一个。无那!一声慨叹,几多缠绵几多无奈,几多怨气几多悔爱,交织在心底,发之于心声,春归柳绿,莺歌对对,燕舞双双,正是赏心乐事、良辰美景之时,而我日思夜想的郎君啊,我薄情寡义的郎君啊,一别杳杳,音信全无。谁知他是死
相关推荐: